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科普天地】历史上的冷知识——古代六部究竟各司何职?



  看古装剧时,我们常会听到“吏部侍郎”、“兵部尚书”等官职,这些官职具体负责什么呢?

  其实,无论是吏部还是兵部,都隶属于古代中央行政体系的核心——“六部”。作为古代行政系统的主体结构,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它们分工明确,共同支撑着国家行政事务的运转。

  这些部门在秦汉时期已见雏形,至隋唐才正式确立为固定制度。

  起初,六部之上设有“尚书令”作为统领,统管六部事务;到了明代以后,皇帝直接掌管六部,亲自成为这一体系的核心决策者。

  六部的排序为吏、户、礼、兵、刑、工,这一序列蕴含着深意——越靠前的部门,实权越大、地位也越高。

  六部之中,各部门的正职为尚书,副职为侍郎,大致相当于如今的部长与副部长。不过,尚书的实际地位未必就高于侍郎。比如,由于吏部的重要性远在工部之上,很多时候,工部尚书反而要对吏部侍郎礼让三分。

  吏部之所以如此特殊,核心在于它掌握着人事权:官员的任免、奖惩等关键事务,很大程度上由吏部主导。当然,像巡抚这类高级官员,吏部无法直接任免,但拥有提名与审核权,足以影响皇帝的最终决策;而对于县令这类中低级官员,皇帝无暇一一过问,吏部基本可以全权处置。

  仅次于吏部的是户部,主管财政,类似今天的财政部。但古代部门分工不如现代精细,户部的职权远不止管钱:民政、户籍、土地、税收等事务都由其统管,堪称财政部、民政部、农业部甚至部分央行职能的结合体。

  排在第三的是礼部。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两大核心职能上:一是掌管全国的思想教化,二是统筹文教事业;此外,还兼管外交事务。只不过在古代,外交尚未成为国家政务的核心。

  接下来是刑部。单从职能看,刑部权力极广:从案件侦办、审讯、量刑到监狱管理,几乎包揽了司法全流程,堪称公安部、司法部、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结合体。但实际上,它的权力处处受限:重大案件可能由皇帝亲自过问,或交由多部门会审,死刑判决更是必须经皇帝御批,每一项职权都难免被分割。

  第五位是兵部。或许有人会疑惑:军事如此重要,兵部为何只排第五?这是因为兵部并不掌握核心兵权,其职责主要集中在军队后勤、官兵职级任免、抚恤,以及日常训练等事务;真正的调兵与指挥权,并不在兵部手中。

  排在最后的是工部,负责全国工程建设,涵盖水利、土木、制造等领域,相当于如今工信部、水利部、住建部等部门的综合。按理说职能关键,却因古代以农业为根本,工程建设并非国家支柱产业;加之六部中唯有工部侧重技术事务,难免被边缘化。

  作为中央行政的核心,六部的尚书、侍郎大多是从基层逐步晋升而来,不过也有不少是从地方官调任中央任职的。

  现在,你能分清古代六部究竟各司何职了么?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end-

文案提供:青少年阅读体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