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羊效应
——你是“被害者”还是“旁观者”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不美好的情况出现,比如校园霸凌、精神霸凌、被群体孤立等等。其中,被孤立、被霸凌者,往往大部分都是好人、善良的人。
如果深究缘由,就会发现只是因为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比如“他很胖”、“他成绩很差"、“他性格内向"、"他太引人注目了"就引发某些人对某一个人发起攻击。
而不想成为加害者和受害者的人,宁愿选择冷眼旁观,也不愿向有能力改善这种现象的人反映,直到最后受害者被迫离开,才终止这一切。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种原因就是“黑羊效应”。接下来,我们一起去了解“黑羊效应”。
01
『什么是“黑羊效应”』
“黑羊效应”指的是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其他好人却坐视不管的诡谲现象。
看似与我们无关的角色,也许我们就是其中之一,只是还未被唤醒,在生活中我们必定都经历过,只是从未意识到的沉默困局。它是一种我们从未意识到但却无时无刻不影响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心理学陷阱,一群焦虑的好人为了摆脱焦虑,去欺负一个好人。其实很多人都处于“黑羊效应”的威胁下,生活中的“黑羊效应”如果不运用合适的方法去克服,是很难避免的,这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吃哑巴亏,也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别人。
黑羊效应里的三种角色
无辜者是黑羊,旁观者是白羊,加害者是屠夫。三者有个共同点,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好人。
(1)无意或好意的屠夫,即加害者:通常是由一个人或少部分人开始,渐渐的有更多人加入的一个群体,会无意或带着好意做出伤害他人的事。
他们从未意识到自己的错,甚至觉得黑羊的行为是应该被制裁的,他们觉得自己只是开了个玩笑,后果有那么严重吗?
(2)无辜的黑羊,即受害者:莫名其妙成了被围攻、被欺负的对象。
(3)无意或坐视不理的白羊,即旁观者:看到了事件的部分或全部,却视若无睹,无动于衷。他们的坐视不管也往往成为屠夫沉默的帮凶。
02
『为什么会出现“黑羊效应”?』
人们为何会陷入这种“抱团攻击”无辜者的怪圈呢?这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心理根源。从众心理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它使个体在群体的洪流中逐渐迷失自我,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当一个群体中出现所谓的“黑羊”时,其他人仿佛找到了一个共同的“敌人”,这个“敌人”成为了他们凝聚在一起的纽带,以及排解压力的出口。通过对“黑羊”的排斥和欺凌,群体成员似乎能够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感受到一种虚幻的集体凝聚力和个体在集体中的安全感。然而,这种行为的代价却是对一个无辜个体的严重伤害。
1、 为何“黑羊效应”在团队中频频发生?
当团队有着巨大的外界压力时,团队气氛变得尴尬冰冷。如果这时有一只运气不好的“黑羊”出现,大家自然可以找到共同的话题,集体对他的排斥与冷漠仿佛可以增加团队凝聚力。靠着这只“黑羊”,大家的联系又紧密起来。
2、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施暴?
法国社会学家勒邦认为,“去个性化”在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个体为了融入一个群体时,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我们的思维容易被环境所特有的影响从而更倾向于与团队做一样的事情。
团队中的“屠夫”越来越多,与当时集体所产生的情绪有很大关系。社会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更认可他所在的团队的时候,情绪极易被感染。正因为这种感染力,我们很容易失去自己的判断与理解,并且延续和传递这种疯狂的举动。
03
『现实中的“黑羊效应”』
电影《悲伤逆流成河》真实地反射出现实中的“黑羊效应”。
校园霸凌就是一场噩梦,做过这个噩梦的人,一辈子都会有阴影。这种自尊心被侮辱的心理阴霾将会伴随受害者一生,对受害者以后生活产生的巨大伤害,难以估量。
其实,暴力无处不在,那些好像只有在电视网络上才能看到的暴力事件,有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大多数霸凌被隐藏在看不见的角落,但我们看不见不代表他不存在。
57%的霸凌行为是可以因为旁观者的积极干预而被有效制止的。在霸凌过程中的不作为和默许,实际上是在促进霸凌的发生。所有的围观和哄笑,都是对霸凌行为的鼓励和推动。
2021年《中国教育学刊》关于校园霸凌的调查显示,我国10-14岁学生遭受霸凌的比例高达15%。这些霸凌通常以群体欺负个人的形式出现。遭受霸凌的孩子就是那只无助的“黑羊”,大部分攻击者成为冷酷的“屠夫”。当然还有旁观者,他们是冷漠的“白羊”,目睹了整个过程却闭口不言。
世上最小的恶,是“什么都不做”。旁观不是中立,而是一种无声的纵容,清白的加害。这个世界不该是这样的,我们从来都不是霸凌的局外人,不要让你的沉默成为他人痛苦的放大器。
04
『如何避免“黑羊效应”』
面对“黑羊效应”,我们并非束手无策。以下几种方法,有助于我们破解这一群体心理难题:
1、 增强自我认同感
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目标,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不过分依赖群体的认同。
2、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在群体中,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
3、 沟通与理解
主动与群体成员沟通,了解彼此的差异,寻求共识。
4、 倡导包容性价值观
在群体中,提倡尊重、理解和接纳不同的观点和行为。
5、 诉诸权威
在遭受“黑羊效应”时,寻求权威人士的支持和帮助。
05
『总结』
总之,“黑羊效应”提醒我们,要时刻警惕群体心理的暗面,努力追求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共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关于“黑羊效应”的信息,可以来馆内借阅~~
馆藏地点:2楼第一图书借阅室05排09列4层
(以上图文来源于网络和书籍,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