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作为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从惊蛰的虫鸣、小满的丰收,到立秋的菊芳、冬至的饺子,生活本就流畅自然,在生活中阅读,在阅读中生活。
为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廉洁文化宣传形式,天津图书馆携手天津空港经济区文化中心等19家区图书馆联合推出“守节气 扬正气”——“洁”气廉语海报,力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廉洁文化相结合,将适应时节的清风廉语与红色廉政教育基地相结合,将古诗古文与美图美景相结合,为读者打造优质的文化产品。让我们和您一起,与二十四节气同呼吸、共成长。共同传播节气之美、诗词之韵、廉洁之清!共同为我们最可爱的家乡天津注入更多的文化活力和廉洁清风!
本期“洁”气廉语:
涓滴归公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于每年的公历8月7日或8日交节。“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自然万物也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虽然暑热未消,但天地间已悄然酝酿着一场由繁盛转向清朗的更迭。
凉风初至,暑气渐收,让我们共同感受古人是如何将自然的律动融入优美古诗中的。
《立秋》
南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此诗写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致入微的感受,意境空灵清幽。仿佛立秋一到,大自然就换下了一副容颜,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时令感极强,全诗的境况,紧扣题意,构思很巧妙。
幼鸦啼鸣散去,华美的屏风后更显空寂,枕畔袭来习习凉风,如扇轻摇。醒来寻觅秋声,只见明月朗照,梧桐落叶铺满石阶。诗中“玉屏空”“新凉”“月明”等意象,共同勾勒出一幅清净、疏朗、高洁的秋夜图景。“梧叶”在月明中飘落,无声胜有声,象征着繁华过后的沉淀与宁静。
立秋带来的清凉之气,正是大自然赠予我们涤荡暑热、清醒头脑的良机。涓滴归公,何尝不是我们干事创业、修身养性所需的精神养分?
图书馆珍藏着承载着廉洁思想的经典古籍与当代佳作。在这个寓意着“收敛”与“澄明”的立秋时节,我们诚邀您走进知识的殿堂,在书香墨韵中,涵养如秋日般高远的志向、如秋水般明净的品格、如秋实般丰厚的德行。
以秋之清明,养心之澄澈;以廉之正气,塑城之清风。愿“洁”气廉语,伴您度过一个神清气爽、收获满满的立秋时节!
图片来源地点: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139号。纪念馆通过复原陈列和基本陈列,生动展现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革命先辈们力挽狂澜,在中国共产党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挽救党、挽救革命的光辉历史。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