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横吹笛子竖吹箫,大多数横着吹的是笛子,声音清脆悠扬,竖着吹的是箫,声音低沉忧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笛子和箫的种类繁多,也有横着吹箫的品种。
本期【器乐之声】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箫和笛。
梅花已映关山月 箫声犹绕凤凰台
箫
一、乐器介绍
箫又名洞箫,亦称"篴"、"篪"、"籥"等,是单管吹孔气鸣乐器。大多数的箫由一根竹管制成(也有玉箫、铜箫、瓷箫和纸箫等),竖吹,上端有一吹气孔,在中上管身部分安置六到八个按音孔。
箫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上亦称为笛,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横吹笛子竖吹箫”,即笛箫之间最基本的差别。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二、历史流传
春秋战国时期所说的箫,大多是指排箫,当时单管直吹的乐器,有管、篪等。据《宋书·乐志》说:“前世有洞箫,其器今亡。”其实自秦汉以来,竹制的单管多孔的吹奏乐器,主要是指横吹的篪和竖吹的箫,当时都叫做笛。
魏晋南北朝时,箫已用于独奏、合奏,并在伴奏相和歌的乐队中使用。
唐、宋时期,横吹的笛和竖吹的箫才完全分开称呼。横吹的笛称笛,竖吹的笛称箫。箫又被称作“秦箫”、“凤箫”,因其无底,又称“洞箫”。唐代还出现了一种叫“尺八”的气鸣乐器,与箫非常相似,只是它是用竹的根部所制,比一般的箫粗一些,而且加了一个贴笛膜的膜孔。
清代,箫的形制完全一样。清《律吕正义后编》记载:“明时乃直曰箫,不复有竖篴。今箫长一尺八寸弱,从上口吹,有后出孔;笛横吹,无后出孔。”
三、笛与萧的区别
和笛相比,箫的声音要柔和些,也更悠扬婉转,所以它的技巧变化虽然没有笛丰富,但更长于抒情,尤其是表现一种清远哀怨的情结。箫的音量比较小,所以很少在舞台上用作独奏。在古代,它除了自娱自乐和在小型场合表演外,最常见的是与古琴合奏。
名曲推荐
《梅花三弄》
《秋江夜泊》
《绿野仙踪》
萧声起,有没有感受到江南的风雨?
行姑苏逢幽兰 步琅琊闻啼鸟
笛
一、乐器介绍
笛是中国最古老、最受欢迎、普及率最高的乐器之一。古人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就是认为笛、箫一类的竹制吹奏乐器,虽然不及人声优美,但又比丝弦一类的乐器好听一些。在距今七干多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几支骨哨,是用禽鸟的胫骨制作的。其中最长的一支横开六孔,与今天的笛子已经很相似,有人认为这就是最早的笛。
笛,又作“篴”。《周礼·春官》有“笙师掌教吹竽、笙、埙、籥、箫、篪、篴、管”的记载。在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中,有竹篪二支,这是一种与笛很相似的竹管吹奏乐器。《太平御览》引《五经要义》说:“篪以竹为之,六孔,有底。”它的形制和吹奏与笛相似,它和笛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底”,也就是管的尾部是堵塞住了的。也许正因如此,《小雅·何人斯》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诗句。
二、乐器种类
笛子不但演奏技巧丰富,而且它的品种也多种多样,有曲笛、梆笛、定调笛、加键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北两派。笛子实际上是一类乐器的通称,如果从音高上分类,笛子一般分为曲笛 (笛身较为粗长,音高较低,音色醇厚,多分布于中国南方)、梆笛(笛身较为细短,音高较高,音色清亮,多用于中国北方各戏种)和中音笛(形状、发音特点介于曲笛和梆笛之间)。
三、演奏方法
横吹的笛在西汉初就已经出现,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乐器中有两支竹笛,与今天的竹笛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有人认为其法传自西域,宋陈旸《乐书》卷一三O记载:“横吹,胡乐也,昔张博望(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句。竖吹的笛,即后代的箫,当时也叫做笛,它可能是受羌笛的启发。汉马融《长笛赋》说:“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晋代列和所吹之箫已有六孔,一孔在后,和今天的箫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四、历史流传
唐代是横笛的全盛时期,名手辈出,其演奏技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精通音乐的唐明皇,就是吹笛的高手。
宋、元以后,戏剧和曲艺占据了主要地位,而伴奏则逐渐趋于小型化,笛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昆曲、梆子、皮黄等声腔剧种中,笛子成为主要的伴奏乐器。
新中国成立以后,笛子的制作和演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半孔技术的成熟和七孔笛、九孔笛、十孔笛等的研制成功,解决了竹笛转调的问题,其演奏技法也大大丰富了。
名曲推荐
《幽兰逢春》
《姑苏行》
《喜相逢》
笛声响,能不能融化这世界的柔情?
(以上内容来源于图书《中国民族音乐鉴赏》及网络)
文案提供:电子阅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