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上海滩曾有一位传奇的女子,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当时文坛上最夺目的新星。虽然这颗耀眼的新星,在复杂而多变的乱世如流星般一闪即逝,然而就是那瞬间的璀璨,依然在现代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的代表作《传奇》、《流言》 被人们称为 “奇迹”。喜欢的人将其与《红楼梦》、英国作家毛姆的作品相提并论;不喜欢的人,则因她的一段情感经历而漠然视之。但仍旧不得不承认,她的天赋和才情是一个“奇迹”。而当她孤身在大洋彼岸如隐士般离开这个世界后,人们缅怀那是一个 “王朝”的谢幕。
这个传奇女性就是——张爱玲。
人物小记
张爱玲
(1920-1995)
著名作家,祖籍河北,原名张煐,10岁时母亲予其英文名“Eileen”,以音译改名为爱玲。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上海沦陷期,其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心经》、《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轰动上海文坛。后又创作《十八春》、《赤地之恋》、《半生缘》、《色,戒》、《小团圆》等多部脍炙人口之作。
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8日在美国洛杉矶去世。
奇葩趣闻
·孤高冷傲,宅女一个
路遇熟人也不打招呼,被人称面瘫。
·吃货届杠把子,别人请她吃俄式油煎包子,
擦着口红坚决拒绝,
几年后看到鲁迅译文《死魂灵》里提到该包子,
甩了口红,恨得直踢自己。
·毒舌闷骚综合体,谁熟怼谁
姑姑被她吐槽得甘拜下风:服了你。
很多人并不了解,就是这个当时被文坛称为“奇迹”的女作家,身后还有着非同一般的身世背景:她是清末著名 “清流派”代表张佩纶的孙女,前清大臣李鸿章的重外孙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出自官宦家庭的贵族小姐,却擅长讲述平民的喜怒哀乐,将人性刻画得入木三分。有人曾这样说过,“张爱玲和她笔下的作品恰好站在世界的两端:她自己是挥而不去的寂寞与悲凉,而她的笔下则是凡俗世界的喧哗和琐碎。”
张爱玲作品手稿
与大多数希望从家庭中得到价值体现和情感慰藉的中国人不同,张爱玲从小就没体会到家庭的温暖,母爱缺失,父爱绝少,她过早地领受了人世的冷漠和苍凉,《对照记》中她说 “我喜欢我四岁时候怀疑一切的眼光”,固然是俏皮话,也自有掩饰不住的悲凉意味。
童年时期的张爱玲与弟弟张子静
这位天才少女称自己“生来就会写小说”,七岁的时候便写下了人生当中的第一篇小说。据张爱玲回忆,写的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只是当时年幼,方块字又博大精深,写作上会有难处。遇到笔画复杂的字,她会跑去问家里能识文断字的厨子。八岁那年,她又构思过一篇题为“快乐村“的小说。
读小学期间,张爱玲开始有了一些较完整的习作,如“新文艺腔”浓厚的三角恋爱悲剧《理想中的理想村》。这大概是她先前构思并写成《快乐村》的改写或续写。十四岁时还尝试过一个长篇的鸳鸯蝴蝶派体的章回小说《摩登红楼梦》。
中学毕业时的张爱玲
《天才梦》封面
“出名要趁早”似乎成了张爱玲绝佳的注脚。“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1943年,张爱玲带着黄岳渊的亲笔信去拜见“鸳鸯蝴蝶派”的老作家周瘦鹃,并奉上自己的作品《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二炉香》。在周瘦鹃面前,张爱玲只是稚嫩的“新秀”,但周瘦鹃却对这个“新秀”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他觉得《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的标题很别致,让张爱玲把作品留下来,之后决定在《紫罗兰》上刊发《沉香屑·第一炉香》,他断定此篇作品必将一鸣惊人,自此,老作家周瘦鹃成了张爱玲的伯乐。
《沉香屑·第一炉香》封面
1943年、1944年,张爱玲创作到达极盛期,《倾城之恋》就诞生于此时期,并大放异彩,甚至还编成了同名话剧,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上演。与此同时,她遇到了自己第一任丈夫胡兰成,本该傲然于世的张爱玲,却在遇见爱情时,“低到了尘埃里”,卑微地流淌着心底的情感。
据说,《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后写出的,创作间两个人也有交流。胡兰成曾说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二人签订终身,结为夫妇,他写下“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然而,岁月并不静好,但张爱玲仍有一身惊艳留存下来。
许鞍华导演《倾城之恋》
关锦鹏导演《红玫瑰与白玫瑰》
1955年,张爱玲前往美国定居,与她的第二任丈夫、德裔美籍作家赖雅相识不到半年,便步入婚姻。在这段婚姻中,夫妻二人的生活虽然拮据,但却是幸福的。
张爱玲与赖雅
1961年张爱玲到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寻求机遇。在台北,张爱玲为创作以张学良为原型的长篇小说 《少帅》搜集资料和素材。在香港,张爱玲将《红楼梦》改编为电影剧本,最后未被采用。1966年,张爱玲受邀担任迈阿密大学驻校作家。
1967年,赖雅去世,张爱玲离开迈阿密大学,成为哈佛大学雷德克里夫女子学院的驻校作家,并将《海上花》翻译成英文。
晚年的张爱玲是一个“反高潮”、“反神话”、“反浪漫”的大师,《小团圆》便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出来的。这是以她本人为原型创作出来的自叙传,反映了张爱玲的少年生活、求学经历、爱情遭遇、母女关系等,但又不同于自叙传,它来源于张爱玲的生活积累,同时又有张爱玲的匠心独运,反映了张爱玲高超的创作技巧,特别是对苍凉风格的选取运用。
张爱玲《小团圆》
张爱玲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值得玩味的传奇。她有显赫的家世,在时代的动荡中看见了繁华转向衰败的故事,听到了那繁华落地的悲伤回响之声。一双冷眼,睥睨苍生。就如她所感受到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她总是能一语雕刻生命的本质。
爱玲的那个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但是她留给了我们不灭的梦。那个才华横溢、穿着旗袍的女子,永远在人们的记忆中盛放。
内容来源:《民国女子图鉴》、《张爱玲传》、《遗世独立张爱玲》
文案提供:第二图书借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