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解锁老祖宗留下的开运密码



二月二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日是龙头节,也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俗称“龙抬头”,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壹 源流演变

  关于龙抬头的起源,来自于古老的天文学。早在春秋时期之前,古人就把太阳在恒星之间的运动轨迹视为一个圆,称为“黄道”。再将这个圆分成28等分,形成28个区间,称为二十八宿。那时候的月亮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等它住完二十八宿,大约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将二十八宿进行划分,每个方向就有七个宿,起名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被称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象征龙的头角,亢宿象征龙的颈,氐宿象征龙的胸,房宿象征龙的腹,心宿象征龙的心,尾宿、箕宿象征龙的尾巴。

  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地平线下,黄昏以后也看不见它们。二月初,黄昏来临时,角宿就在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候,苍龙的整个身体还藏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为微微露出来一点,所以称为“龙抬头”。

贰 历史典故

皇帝耕田

  上古时期的三皇之首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这天都要御驾亲耕,其妻子也会在旁边送饭,支持伏羲氏的做法。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都纷纷效仿先皇的做法,一直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种做法,而且还将这种传统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在二月初二这天,要举行重大仪式,而且文武百官都要亲自耕种一亩三分地。

  民间有句谚语:“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这时候就到了即将开始春耕大忙的时候了。二月初二这天,皇帝会象征性地带领文武百官到他的“一亩三分地”上去松松土。这一方面出于继承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工作,别误了农时。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皇帝每到二月初二时,都要到先农坛里面的耕地去松土。从雍正皇帝开始,每年的二月初二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去耕田。

叁 诗词文化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肆 传统习俗

剃龙头

  我国古代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随意损伤,所以无论男女都不剪头发,剃头几乎就等于砍头一样。

  清朝时,满族人入关后,他们强迫汉人剃头留辫子。因为满族人原本是狩猎民族,为了方便,他们从额角两边引一条直线,前边的头发全部剃掉,只留下后半部分编成辫子。汉人誓死抗争,坚决不剃头。虽然死了很多人,但最终还是没能成功阻挡。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缅怀祖先和传统。因为不能公开和清政府抗争,于是就利用谐音,传出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

  直到现在,很多家庭还保留这种“正月不剃头”的习俗。正月一整月不剪头发,等到二月初二,留了一个月的头发终于可以剪掉了,民间有谚语称:“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都剃头,讨个好彩头。”人们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所谓“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引龙

  《帝京岁时纪胜》中载:“二日为龙抬头日。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过。”小孩对这种事情最有兴趣,一般是从井旁或者河边开始,将灰或谷糠轻轻地、均匀地撒在地上,让其蜿蜒成龙形,一直到家里。人们认为这种做法可以防病虫害。《帝京景物略》也有“引龙”的记载:“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也有的地区是在早上到河边或井边打水,水桶里放着铜钱,打了水之后边走边洒,到家后把剩下的水倒进水缸里,这叫做“引龙钱”。引龙钱的时候不准说话,以免吓走钱龙。

接“姑娘”

  民间有些家族礼数很多,女儿正月初二到娘家拜年之后必须当天赶回婆家,正月是不能住在娘家的。二月初二的时候,娘家人来到婆家接女儿回去住几天,正月里女儿也忙了很长时间了,接她到娘家好好歇一歇,也是为新的一年的忙碌做准备。所以有“二月二,带姑娘”的说法。

  一般在被接回来的时候,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现在大多数是姑娘和女婿一起回来吃顿丰盛的饭。这种习俗在北方大多数地区还很流行,延续至今。

祭土地神

  二月初二,传说这天是土地神(也称社神)的生日,称为“土地诞”,民间认为在这一天通过祭社可保一方平安、五谷丰登。

  先民自古尊天亲地,既要拜天也要拜地,但“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于是便“封土为社而祀之”,把土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社”,社神就是管理这片区域的神仙,俗名土地爷、土地公公。祭祀社神的礼仪,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确立了。

除上述的习俗外,

还有很多的习俗没有列举出来,

但每一个习俗,

都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是劳动人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世世代代流传下的,

不光是习俗本身,还有那些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二月二龙抬头,

抬起的是希望,看到的是光明。

(以上图文均来源于书籍《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和《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侵权即删)

文案提供:第一图书借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