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国家宝藏】第六期:走进西汉时期文物——辛追墓T形帛画、长信宫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五千年历史绵绵不绝,

光耀于世,

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夺天工的文物珍品

构成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段华彩乐章。

  本期国家宝藏,邀您一同走进西汉时期文物——辛追墓T形帛画、长信宫灯,跨越历史,静静感受它们的无限魅力。

辛追墓T形帛画

——瑰丽梦想

  帛画,中国古代绢本画之前的、以白色丝帛为材料的画种,采用百分之百头道桑蚕丝,不浆、不矾、不托,运用笔墨和色彩结合的技法绘制而成,兴起于战国时期,于西汉发展到高峰。

  T形帛画是汉初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之妻——辛追的随葬品,覆盖在锦饰内棺的盖板上,保存完整,色彩明鲜,内容丰富且生动,技法精湛。帛画的整个画面呈“T”形,用单层的细绢作地,绢地现呈棕色,上宽下窄。

  其制作方法是用3块绢帛拼成,中间用一长条整幅的绢,再取相当于长条三分之一的绢,裁成两半,分别拼缝在长条上部的两侧。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以便张举悬挂。

  这幅帛画的画面,大体可以分成“天上”、“人间”、“地下”三个部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右上角,一轮红日,日中有金乌,日下的扶系树间,还有8个太阳。左上角一弯新月,月上有蟾蛉和玉兔,月下画着奔月的嫦娥。日、月之间,端坐着一个披发的人首蛇身天帝,一条红色的长尾自环于周围。天上有一道天门,有守卫的门吏。另有神龙、神鸟和异兽相衬,凸显天界的威严和神圣。

人间以玉璧为界划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是墓主人的升天,下层是对墓主人的祭祀。墓主人拄杖,面向西方,前有小吏迎接,后有侍从护送,很有气魄。

  人间之下有一巨人赤身裸体,可能是地神,双手举起一白色平台。象征着大地。平台之下,即古人通称的水府(黄泉),巨人脚踏鲸鲵,胯下有蛇,使人感到阴沉昏暗。

揭晓辛追T形帛画上的图像密码。

  战国时代的楚国,流行为死者招魂的习俗。《楚辞·招魂》中记载,“秦篝齐缕,郑绵络些”,指的就是招死者之魂。直至汉代盛行厚葬,西汉人认为人死后,附在人身的魂魄要与尸体离散,离散以后,成了野鬼,人便享受不到后人的祭祀,还会惊扰后人。因此,必须想方设法使离散的魂魄能够回来附于尸体,入葬墓内,葬制上叫作“招魂复魄”。“招魂”,便是制作经幡,让游魂识别幡上画的墓主人的形象,自己归来。“复魂”,便是出殡前,讲灵柩在家停放数日,“魄”也能附体。一般做法是,柩停放在灵堂上,把画好的招魂幡——古人称作“铭旌”——竖在灵柩前。出殡时,讲招魂幡举在灵柩前,一路引导到葬地,经过祭祀告别仪式,放在棺上。如果有多层棺,则放在最里面的一层棺上,随着下葬,这样,魂随幡,魄随棺,同入墓内。

  T形帛画就是一种招魂幡,帛画上端裹着一根竹竿,就是当时用来挂画张举的。召回的“魂”,得以升天,“魄”能入地为安。完成了后人的心愿。这种丧葬习俗,至今还有所遗留。

  T形帛画目前收藏在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馆,为了给大众讲好帛画的历史故事,湘博人结合湖南童谣和考古结论,以及采用三维动画影像的展现方式,让帛画在参观者眼中变得“立体”。湘博的几代人,都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岗位,用着不同的方式在践行着“让文物活动起来”这一件相同的事情,他们都是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者。

长信宫灯

——中华第一灯



  长信宫灯,中国西汉青铜器,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庶子,第一代中山国国王)之妻窦绾(wǎn)墓。长信宫灯通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灯身由头部、右臂、身躯、灯罩、灯盘、灯座6个部分分别铸造组成,头部和右臂可以组装拆卸,便于对灯具进行清洗。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身刻有铭文共计65字,分别记载了该灯的容量、重量及所属者。“长信宫灯”则取名自灯上的铭文“长信尚浴”。

  长信宫灯的造型为一跣(xiǎn)足侍女梳髻跽(jì)坐,左手执灯,右臂挡风,身着广袖长衫,动作自然而优美地跪坐着,面目端庄,头向前倾,目光专注,神情疲惫而小心翼翼,形象逼真地刻画出侍女的形象。从少女的造型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当时侍女的穿着发饰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信宫灯的结构设计精巧,全器由宫女的头部、身躯、右臂以及灯罩、灯盘、灯座六部分构成,可以拆卸,便于移动和清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宫女左手执灯,右臂高高举起,宽大的袖管自然下垂,巧妙的形成了灯的顶部。袖管和躯体部分是中空的,起到虹管的作用。在燃烧时,气体灰尘可通过宫女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散逸到周围环境中。灯体设吸烟管,能将烟体导入灯身,灯身常可贮水,燃烧时产生的烟气溶于水中,可降低空气污染,保持室内清洁。

  不仅如此,长信宫灯的灯盘还可以转动,推动开合两片弧形屏板,就可以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信宫灯不同于以往青铜器皿的反复厚重,整体轻巧自由,采取分别铸造,再合成一整体的方法,兼具美观和实用。考古学和冶金史的研究专家一致公认,此灯设计精巧,制作工艺水平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守护国家宝藏

传承中华文明

主办单位:

天津港保税区文化中心

咨询电话:

022-84925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