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

天津港保税区文化中心十四五规划与实施情况

天津港保税区文化中心图书馆

“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保税区文化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是持续建设国内一流图书馆的关键时期,也是图书馆全面推进管理体系与服务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以互联、智能、高效、便捷为主要特征的图书馆智慧化进程正在开启,对当前和未来图书馆服务的形态、模式、内容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图书馆需精准判断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赛道”。

  一、指导思想

  保税区文化中心在保税区党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落实党史学习教育要求,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工作主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推进区域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与此同时,结合图书馆实际,围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这一核心任务,重点谋划、全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社会化发展,扩大覆盖面,提高实效性;持续创新和数字服务能力,以新发展理念推动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区域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二、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文化中心图书馆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继续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握时代特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更好满足区域内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神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建设,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具体内容

  文化中心图书馆将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积极创新服务形式,更好发挥图书馆作用,区域公共文化供给能力不断提高。

  (一)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

  文化中心图书馆积极创新服务形式,不断完善读者服务制度和馆员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图书服务水平,计划每年新增读者1万余人,年接待读者90万余人次,年外借图书约30万册次,数字资源年点击访问量400万余次。同时通过助力开展滨城图书馆联合服务,提升与滨海新区各个公共图书馆间的图书通借通还量,进一步完善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中心积极开展个性化服务,加强为特殊人群服务。积极争取中国盲人图书馆的资源和技术支持,完善为盲人读者的服务项目。亲子阅览室特拓展服务空间和范围,最大限度培养少儿读者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以满足读者需求、方便读者阅读为服务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牢固树立服务思维,切实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确保读者满意度在90%以上。

  (二) 加强阵地建设,完善服务网络

  为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享受图书馆的需求,在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继续推进总分馆制实施。以文化中心为核心,覆盖海港、空港、临港的图书馆分馆及企业学校和社区图书流通站为补充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会更加完善并广泛开展区域调研,形成有针对性的需求报告。通借通还平台的完善、图书资源的整合与流转及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协作配合是通借通还工作的重点。计划每年建图书流通站6余家,年新增图书5万余册,目前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类型达30种,每年更新分馆及图书流通站图书20000余册,有力保障企业职工和群众的阅读需求。加快构建“书香空港”,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广泛开展活动,丰富文化供给

  开展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丰富社会公众的文化生活。创新讲座形式,丰富讲座内容,扩大讲座听众范围。

  文化中心围绕“书香保税 全民阅读”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计划每年推出各类读者活动400余场,内容涵盖“书香保税”、“清廉保税”专题活动、文化大讲堂、新入学儿童阅读推广送书活动、亲子共读等线下活动,通过官网、微信平台陆续推出云直播、云展览、图书推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先锋、国家宝藏、生活百科及知识竞赛等线上活动,营造区域浓厚的阅读氛围。

  面对特殊人群开展个性化文化活动。计划每年开办15个中老年艺术培训班,课程增加钢琴、摄影、声乐等,进一步提升中老年群体的艺术修养,增强区域的和谐美好的氛围。

  (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1、维护现有的服务品牌,做好“音乐沙龙”、“茶艺沙龙”、“朗诵沙龙”、公益讲座、“少儿夏令营”、“少儿冬令营”、“亲子阅读”等八个品牌的宣传推广工作。

  2、持续打造特色文化服务品牌。举办保税区文化体育艺术节,每年组织全民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约100场,同时邀请全市各大品牌演艺团队,计划每年组织惠民演出50多场包含儿童剧、话剧、交响乐、杂技魔术、相声等多种艺术形式,丰富区内居民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我区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需要,提升区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充分发挥展示展览功能

  “十四五”期间,中心将定期举办高品质的展览活动,每年围绕不同主题开展书画、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主题展览不少8场。同时,邀请市书法家协会共同开展笔会活动,增加区内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六)完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惠民工程

  1、加强统一领导,统一规划。指定发展发展方针和政策,同意技术标准,同意运行规则,同一网络环境、硬件、软件和技术支持。

  2、升级管理软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提升网络服务能力。

  3、重视数据库的建设,尤其是特色数据库建设。首先要自建各类数据库,其次要引进各种电子出版物。图书馆现提供30余种数字资源,包含人文社科电子图书期刊、多元化多媒体视频、权威国内外行业资讯、青少年学习教育数据库等,通过微信端和电脑轻松登录,满足不同年龄读者学习、科研的需求。

  4、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图书馆自动化人才。按照专业标准,信息环境的特点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需要加以调整、改造、培养能够适应未来需要的新一代专业队伍。

  (七)加强信息收集,服务招商引资

  1、积极探索知识信息服务新路径,陆续推出《信息摘编》、《信息快讯》等刊物,重点围绕热点关注、行业动向、各地动态、国研专稿、企业排行等栏目进行信息编辑。

  2、提高馆内电子资源可利用率,保障重要资源和特色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结合区域发展的特色产业,重点整理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有关人工智能、金融证券、现代制造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先进经验,定期出专刊,为区域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及决策支持,助力区域招商引资。

  3、积极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深化电子资源调查,加强资源建设学术研究,搭建以“党建引领”和“清廉保税”为主题的信息服务平台。

  未来几年,形成馆藏丰富、结构合理、品种优良、各种载体互补共存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体系,基本上满足为全区机关决策、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及其他事业发展提供学习研究的需要。

  (八)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

  文化中心着眼于丰富公共图书馆服务项目和内容,弥补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足,广泛招募志愿者,建立相应工作制度,辅助做好图书管理、借阅咨询、阅读辅导和推广活动等工作,加强志愿者培训,并为其开展服务提供必要条件。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坚持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鼓励和支持馆内开展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探索具有图书馆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打造保税区文化中心志愿服务品牌。完善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