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小年,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和禁忌,大部分地区会在这天祭灶、扫尘土、吃灶糖等,小年这天除了这些还有哪些习俗呢?
本期带您走进“小年”,去看看有关小年的那些事儿~
创作背景
在八百多年前的小年夜,陆游写下了这首诗。诗的题目,对于我们理解全诗的意思非常重要:祭灶,是小年最重要的民俗。这里的“灶”指的是“灶神”,民间俗称“灶王爷”。早在秦汉以前,“灶王爷”就出现了,和门神、井神、厕神等等神灵一起,共同守护一家人的平安。
他说,我已经年过七十了,应该跟儿孙们交代一下,年底到了祭灶的时候,要把街坊四邻们都请到家里来,一起分享祭品,沾沾灶王爷的福气。“悬车”这个词有必要解释一下,古人到了七十岁就辞官回家,也就用不着什么交通工具了,所以便用“悬车”来指代七十岁。
陆游接着说:祭灶散福这个风俗由来已久,宾主相聚、其乐融融,用这样的方式迎接新年最好不过了。如今我已经鬓发如雪,越发对敬老这件事情感同身受。宾主尽欢的时候,虽然瓦盆清供,比较清贫,可是大家都不以为意,哪怕是茅房草屋,也不比田间地头祭祀土地神的热闹差到哪里去。
这首诗通过描写祭灶后,诗人邀请邻居共饮的生活趣事,营造出小年的喜庆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苦中作乐、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小年二十三,糖瓜粘
画
从小年开始,过年就正式进入了倒计时。清代宫廷画家黄钺曾经奉嘉庆皇帝之命创作过一组《龢丰协象图册》,“龢”同“和”,所谓“龢丰协象”,大约是欢庆丰年、太平气象的意思。在这组图中,作者用十二开的篇幅绘制了农家过年的各种习俗。
小年,这个在古代以祭灶为主要习俗的节日里,更多寄托的是重视家庭、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而这也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流传千年、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内容来源: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参考书籍:《诗书画》
文案提供:第二图书借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