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桂轮开子夜
萤火照空时
大暑简介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的公历7月22日、23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为大暑节气。与小暑一样,大暑也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而大暑表示天气炎热至极,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大暑三候
大暑传统上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一候
腐草为萤
在这一时期的夜晚,萤火虫会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机捕食。
二候
土润溽暑
大暑时节,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
三候
大雨时行
大暑伏天,在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
大暑的三个物候现象说明了:大暑时节,正值中伏前后,天气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此时也正逢雨热同季,雨量比其他月份明显增多,农家在这个时期既要时刻注意暴雨侵袭,预防洪涝灾害的发生,又要做好抗旱保收的田间准备工作。
大暑农历节日——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举行,节期三天不等,因民族不同而节日活动内容也不尽相同,但点火把活动则无一例外要举行。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族的新年。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举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火把节期间,还要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
大暑民俗
一斗蟋蟀
也称斗蛐蛐、斗促织。我国斗蟋蟀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国的艺术。它主要发源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中下游,宁津蟋蟀是历史上历代帝王斗蟋蟀的进贡品种。因蟋蟀对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只要有杂草生长的地方,蟋蟀就可能生长生存。如果要想蟋蟀生长得个大体强、皮色好,对地质、地貌、地形就很有讲究了。古书上说,北方硬辣之虫生于立土高坡,这就说明地形地貌与蟋蟀的发育体质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书上也提到,深色土中出淡色虫大多善斗,淡色土中出深色虫必凶。
二吃羊肉
莆田大暑时节有一种独特的风味菜肴——温汤羊肉。羊肉性温补,食用、药用皆宜。把羊宰后,去毛和内脏,整只放进滚烫的锅里翻烫。捞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泡浸一定时间后取出。吃时,把羊肉切成片,肉肥脆嫩,味鲜可口。大暑节这天早晨,羊肉上市,供不应求。
三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为“大暑节”的一项民俗活动。大暑船须在大暑节前赶造成功,大暑节时人们将贡品置于船上,众人齐力,让船趁着落潮大水飘向茫茫大海,以此来供奉五圣,表达虔诚之心,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大暑养生
一保持充足的睡眠
大暑节气期间,天气已达炎热高峰。在日常起居上,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可在过于困乏时才睡,应当在微感乏累时便开始入睡,睡眠前不可做剧烈的运动。
二运动适时适量
大暑时节,运动量不宜过大。因为春夏宜养阳,而剧烈运动可至大汗淋漓,不但伤阴,也伤阳气。因此,大暑时节锻炼的项目常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体操为宜。
大暑诗词
六月十七日大暑殆不可过然去伏尽秋初皆不过
(宋)陆游
赫日炎威岂易摧,火云压屋正崔嵬。
嗜眠但喜蕲州簟,畏酒不禁河朔杯。
人望息肩亭午过,天方悔祸素秋来。
细思残暑能多少,夜夜常占斗柄回。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