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好家风
智篇
诸葛亮 鲁班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贡献了众多泽及后人、深刻改变世界的发明创造。中华名人星光璀璨,他们的业绩和事迹光照千秋,让后人心生景仰。他们的成就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凡是营造家族美德传统、注重家风世代传承的家族,他们的后代也会名人辈出、口碑良好。
今天讲到的是历史上两位名人,一位是精于计谋的诸葛亮,一位是专注发明创造的鲁班。
智
聪明,见识:~力。~慧。~商。~育。~能。~谋。才~。机~。理~。明~。
①考虑问题周到、严密;
②有远见
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诸葛亮的《戒子篇》是著名的家训,文中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诸葛氏家风的重要内涵,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空城计
三十六计之一
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条亮五事”改编的一段故事。
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司马懿带领十万兵马绕开蜀国大队,直奔诸葛亮的驻地阳平。当时阳平城里只有两千多老弱残兵,大多是文官,大家都很惊慌,只有诸葛亮从容不迫,吩咐人打开城门,叫几个士兵扮做老百姓扫城门,自己坐在城头上点香抚琴,司马懿看到这样的情况,认定城内有重兵埋伏,便下令全军撤退,诸葛亮和阳平城内的百姓脱险了。此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让对方撤退。
诸葛亮使用“空城计”化险为夷的故事,一直以来让人津津乐道,其实,他的很多事迹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在日常生活中,但我们碰到困难或危险时,也要学习他临危不惧、遇事多动脑的精神。
请扫描二维码学习相关故事哦!
鲁班
中国建筑鼻祖木匠鼻祖
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字依智 ,春秋时期鲁国人,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聪明的鲁班
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鲁班就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鲁班一生中发明了很多东西,除了木匠常用的锯,还有曲尺、墨斗等。很多东西的创意都来源于生活实践,是经过反复摸索才制造出来的。直到现在,鲁班发明的东西还有很多木匠再在使用,所以鲁班也被看做木匠行业的“祖师爷”。
处处留心皆学问,鲁班就是这样一个对世界怀有好奇心的人。无论是“锯”的发明,还是“伞”的创造,无不表明鲁班精细的观察力和令人叹服的动手能力。也许我们不具有鲁班那样过人的洞察力,但是我们可以有他那种对世界的好奇心,对事物的探索精神。只要有了这种精神,说不定我们也能够成为某一行业的“发明家”。
请扫描二维码学习相关故事哦!
良好的家风,既可以教给子女优良品质和为人处世的正确之道,也可以传给后代无穷的精神力量和创世立家的行动指南。今天的我们要做优秀文明的传承人,让文明伴随我们成长,更要让文明一直陪伴着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