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点燃希望之光
——张桂梅
2020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彭丽媛通过视频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女童和妇女教育奖致贺词:“在中国,有一位名叫张桂梅的女教师,她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2008年建校以来已帮助1600多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张老师被女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张妈妈”。她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们的追梦人生。”
张桂梅,女,满族,中共党员,1957年6月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原籍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义务兼任),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会长。
2020年6月29日,被云南省委宣传部授予“云岭楷模”称号;12月3日,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2月10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中国十大女杰”“全国精神文明十佳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知识女性”“中国十大教育年度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党的十七大代表。
张桂梅
2021年2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2月25日,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6月29日,张桂梅被党中央授予“七一勋章”并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发言。
街头募捐,只为办学
张桂梅要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贫困山区的女孩也能上高中、考大学,改变命运。社会上有些人听了张桂梅的想法,都说,贫困山区那么多女孩,她一个人哪里救得过来?张桂梅义无反顾,坚定地回答,我能救多少算多少。
夜深人静的时候,张桂梅思绪万千,她去山区走访贫困家庭的状况、女孩的辍学、女婴被遗弃等事件,一幕一幕像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里。她觉得,自己的想法没有错,如果不培养出新一代妈妈,即使再到下一代,山区女孩的命运依然不能改变,贫困还将继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教师,她没有理由看着这种现象继续下去。
张桂梅想通过社会力量办学。2002年初春,她就为人们断言的“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四处奔走呼吁。她走在人口密集的昆明街头大声说,我想创办一所专供山区贫困女孩就读的免费高中,朋友们,请支持我。然而,在昆明城里摇旗呐喊,没有得到更多响应,于是,她就在流动人员密集的街道摆摊筹款。张桂梅摆摊筹款的方法也是通过深思熟虑的,她拿上自己的奖状、报刊上的报道、身份证、教师资格证,荣誉证书等摆在路边。她觉得,肯定能打动人们,但依然效果不大。第二天, 张桂梅又带上弃婴的照片、失学女孩的照片、贫困山区破旧房屋的照片,把它们同自己获得的荣誉证书摆在一起,逢人便请求捐款。
爱生如子
贫困山区,许多村子都没有公路,没有公交车,进村的路不好走。下雨天,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张桂梅脱下胶鞋,卷起裤腿一脚深一脚浅地进村家访。
一天,张桂梅来到荣将镇,准备到山上家访。汽车路过街上,她突然看到了自己的学生小燕在街上摆摊。小燕家住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村,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又是寒假,一大早从家里背着甘蔗来街上摆摊。张桂梅马上叫车停了下来。张桂梅说,眼看就要高考了,不在家好好复习做题,还来做生意?小燕无可奈何地看着张老师。张桂梅很生气地说:“你不争气,永远都别想看到希望。如果不做完寒假作业,成绩往下掉,你就永远不要来见我。”车开出去了一段路,张桂梅又叫停下来,她怕自己的话说重了,又回去给小燕打气:“好孩子,要争气考上大学,以后就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上了车,她对同行的人说,今天就去小燕家。到了小燕家,张桂梅得知小燕父亲身体不好,无法下地干活,母亲在水泥厂打工。小燕上学的车费、零花钱都得她自己上街去挣。家里没有劳动力,每到寒假,小燕一早就要去田里砍甘蔗,然后背到镇上卖。对于小燕家的情况,张桂梅默默记在心里,每到发工资,就悄悄地塞生活费给她。后来,小燕一直对人们说,在女子高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努力考上大学,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张老师的为人。
傲笑病魔
1997年4月,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腹腔迅速膨胀,疼痛难忍。
张桂梅说,她在与时间赛跑,她怕哪一天没跑赢,说没就没了。她还担心自己好些工作没做完。
是的,张桂梅年纪大了,病也多了,但她还没有停止工作,她还在用自己的“本钱”拼命。现在,她还是睡在儿童福利院与女子高中——与孩子们在一起,她感觉踏实。
为了干好工作,为了女子高中和孤儿院,她坚持吃药,有时候,吃两口饭吃两粒药——她要和身上的23种疾病赛跑——药太苦,但也得喝,各种颜色的药丸,研成粉末,倒进水果汁里,埋头喝下去。这两年,吃药也成了她的工作。即使胃口不好,她也坚持吃饭——目的是要把药吃下去。
这一切,她不让任何人看到。每天,这个孤身一人、无车无房、一身病痛的老人,拖着瘦小的身体,却以饱满的激情,面对东方金色的太阳,默念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
走在校园里,她用赤子般的热情,培育大山深处的满园桃李。无论身体状况如何,她依然凌晨5点起床,夜里12点休息。
2018年初,张桂梅又一次病情恶化,再次住院。这一次,她感觉自己可能挺不过去了。华坪县县长到医院去看望她。她拉住县长的手说,县长,我这一次可能真的要不行了,我有个请求,能不能把我的丧葬费提前支付给我,我要亲眼看到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当然,张桂梅挺了过来,丧葬费也没有提前支取,但张桂梅仍坚持自己的决定,她嘱托身边的人,如果自己哪天突然走了,就把她的骨灰撒到金沙江里,千万不要办丧事。
2019年10月份开始,张桂梅的病情日渐严重。有时候,她一天要吃14种药,但她从来不和同事说,悄悄把药吃了,又开始工作;有时候,她半边脸都麻,但仍坚持不住院。
现在,她仍然住在女高的一间女生宿舍里,她的身边是几名大山里的女高中生。超负荷的工作让她多次病危入院抢救,体重从130多斤掉到90斤。张桂梅对自己的身体不在意,然而,只要是学校里的老师生病,她都会劝他们请假治疗。她说,教学任务重,要有好身体,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有一次,一位好心的老乡知道张桂梅身体不好,就请了一位中医为她看病。中医到了她的办公室,说要为她把脉诊断。她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的病没有啥,你先帮我们的几位老师看一下,他们成天待在学校,职业病少不了。于是就把老师们叫来,让医生为他们把脉诊治。
多年来,张桂梅即使是在生命垂危之际,心里挂念的仍然是老师、学生和孤儿。张桂梅说,我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要,我只要大山里的孩子有美好的明天。
在这特别的日子,谨向如张桂梅一般“珍视教师职业荣誉和肩负的职责使命,始终保持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将满腔热忱献给人民教育事业”的全体教师们致以永恒的感激之情,祝教师节快乐!
主办单位:天津港保税区文化中心
咨询电话:022-84925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