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

【生活百科】冬天的第一杯奶茶,竟已是流传千年的美味......

冬天の第一杯奶茶

 

寒冷的冬天,

喝上一杯热乎乎的奶茶,

会让人觉得心里特别温暖。

 

当奶与茶在高纬度相遇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陆羽《茶经》的第一句话,划定了中国茶叶的种植格局。

1.jpg

  关于茶和奶相遇的故事,其中有一位耳熟能详的人物——文成公主。相传文成公主入藏以后,对着牧民端上的羊奶眉头微颦,可能是不太习惯奶制品的腥腻,也可能是草原的饮食让她消化不良。这时公主想起自己从家乡带来的茶叶,灵光一闪,将茶叶与奶一同煮热后饮下,风味独特,香气四溢,既解腻又驱寒,游牧民族饮用奶茶的风尚由此展开。

这个故事的真伪已无从考证,但其中透露出与奶茶相关的两点信息不容置疑。第一,在牧区与高寒地带,主要以牛羊肉及奶制品为主,粮、菜为辅,这样的饮食结构中,奶茶可以调节消化、促进新陈代谢,还有保健和预防病理的功能。第二,游牧民族生活的地区劲风凛冽、天寒地冻,极大考验着人体耐力,一杯奶茶不但能驱寒保暖、耐渴耐饿,茶碱所含的咖啡因还能激发能量,帮助游牧民族在人烟稀少的牧区长途跋涉。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奶茶在高纬度的牧区成为一种超越饮品的存在,成为一日三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jpg


  无论是蒙古奶茶、新疆奶茶,还是藏民的酥油茶,所饮用的茶底多是砖茶。砖茶起源于唐代太和年间,这种茶叶不易变质且携带方便,在丝绸之路上颇受欢迎,几乎可以等同于货币。唐宋时期,在边境地带进行的“茶马互市”,交换的大多是这种砖茶。蒙古奶茶就是由砖茶混合鲜奶,再加盐熬煮而成。


阿萨姆的苦与甜

  在航海时代与殖民文化里,加入糖的奶茶虽然变得甘甜,但背后的历史却饱含苦涩。大约是在公元593年,茶从中国被引入日本。由此,茶在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在欧洲,茶的传入稍晚一些。据史料记载,1610年的阿姆斯特丹是茶初访欧洲的第一站;20年后,茶叶到达了第二站法国;1657年才抵达英国。中国和日本的清茶不太吸引欧洲人的口味,印度马萨拉茶在制作过程中放入了大量肉桂、胡椒等香料,直饮起来也太过浓烈。但当茶加入英国本地的奶制品和从殖民贸易中获得的蔗糖,三者融合就成为了最令人享受的饮品。

3.jpg

4.jpg

  制作过程是先从精致的瓷器中取出茶叶泡制,再用银勺加入白砂糖轻轻搅拌,最后依据个人口味添入热鲜奶。

  美味又兼顾优雅的英式下午茶很快从宫廷流行到中产阶级。甚至牛奶在何时添加,也成为了衡量身份尊贵的尺度(越处于上层,牛奶越可能在最后加)。到了19世纪30年代,奶茶已经成为英国普罗大众的日常饮品,原因是奶茶的基底由进口的中国红茶换成了殖民地的阿萨姆红茶。


去冰去糖也去不掉的热情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国城市,很多人第一次接触奶茶是从一杯“珍珠奶茶”开始的。


5.png

  台湾的茶叶种植业发展较晚,直到1926年才有国外茶种被引进。虽然起步晚,但台湾的茶市发展很快。继承了荷式奶茶口味的台湾奶茶,伴随“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成为一门红火的生意,各式奶茶店和奶茶手推车遍布在繁华商业街和校园周围。激烈的竞争引发了“奶茶创新”。1983年,一家名叫“春水堂”的饮品店开张,这家店首先摇出了第一杯“泡沫红茶”,随后又突发奇想,将台湾本地的一种用薯粉制成的粉圆加入奶茶,并美其名曰“珍珠奶茶”,奶茶界的“皇帝”就此诞生。


6.png

  时至今日,奶茶在国内的兴起也不过短短二十年,却已经衍生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奶茶家族,而原先简单的小窗口,也在日复一日的更新迭代中进化成了颇具规模的、各具特色的奶茶连锁店了。

寒冷的冬季,

一杯奶茶捧手心,

既甜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