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
“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
焦裕禄同志之墓
人民公仆焦裕禄
(据新华社)
焦裕禄, 男,汉族, 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谁吃瓜谁掏钱
1963 年7月中旬,焦裕禄骑自行车下乡检查生产。当他们走到一个村子边时,太阳像火炉一样把大地烧得火热,焦裕禄和随行的同志,衣服都被汗浸透了。这时大家非常渴望能找来一些解暑的东西。忽然,随行的同志发现公路旁有一个瓜园,西瓜圆滚滚的,满地都是。随行的同志建议:“焦书记,歇歇吧!我们买个西瓜吃吃,然后再走!”
焦裕禄想了一下,微笑着说:“以前我曾在这里工作过,社员们都认识我,我们在这儿买瓜,群众会不要钱,或者少要钱。那样我们会占群众的便宜,影响不好。还是回到县城喝凉茶水吧!凉茶水比西瓜还解渴呢!”
几天后,焦裕禄带领“三害”调查队的同志,为了勘察河道,来到一个大队。正是炽热天的中午,气温高达三十多度,每一个人的脸上、身上都淌着汗。大队的干部看到他们热成这个样了,便让人到瓜园里摘了十多个大西瓜,切好放在桌上。
当大队干部把焦裕禄一行领到大队院子,大家一进院子,展现在眼前的是满桌子的一块块西瓜,有红沙瓤的,白沙瓤的,黄沙瓤的。大家心里非常想吃,但嘴上却谁也没吱声。还是焦裕禄先说话:“我们刚在北杓喝了茶,都不渴,谁要渴,就喝点茶,西瓜不能吃。”大队干部还是硬塞给调查队的队员,队员们也都不肯吃。正在推让之时,下工的社员路过这里。焦裕禄灵机一动,双手捧起几块西瓜走过去,每人分给两块,并说:“瓜,是社员们种出来的,应该让他们先吃,他们的功劳比我们大,他们流的汗比我们多。”同行者看到焦书记这样,也都给社员送瓜。社员们又把瓜塞给调查队的队员,焦裕禄诙谐一笑:“吃吧,谁吃瓜谁拿钱,谁也占不了群众的便宜。”
天色已晚,他们走在黄河大堤上,焦裕禄动情地说:“这大堤是由一粒粒土堆积而成的,如果发现一个小孔而不及时堵住,那日后就会出大问题,俗语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他停了一停,接着说:“干群关系也是这样,不从小事做起不行啊!”一席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同志们迈着坚实的步子向前走去。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组织抗灾-
坚决不搞特殊化
1962年,过春节时,机关给他家送去几斤肉,焦裕禄就问:“机关的同志人人都有份吗?”送肉的同志看瞒不过焦裕禄,于是就告诉他:“这是照顾书记的。”焦裕禄一听,非常不高兴,坚决要那个同志把肉带回去,并说:“我家已经买肉了,请送给没有买肉的同志吃吧。”并嘱咐那个同志,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
焦裕禄刚到兰考的时候,看到县委机关北面有个大池塘,里面有鱼。焦裕禄发现这个池塘可以养鱼,就让人放了几万尾鱼苗进去,于是这个池塘就成了养鱼池。
焦裕禄非常关心鱼苗的生长情况。时常在休息时间,到塘里捞上几尾,看看长多大了,然后再放到塘里。有时看到捕捞队去打渔,就跟他们一起去打渔。有一天,渔场的同志觉得焦裕禄为渔场操了不少心,还经常参加劳动,就用桶装了几条活鱼送到焦裕禄家,说:“这几条鱼让焦书记尝尝吧!”
孩子们一见活蹦乱跳的鱼,喜欢得不得了,就趴在桶边用手捞鱼玩,并嚷着要吃鱼。焦裕禄回到家后,见孩子们被几条鱼引得那么高兴,也笑着跟孩子们一起看鱼。可是,当他知道了鱼的来历,就立刻对孩子们说:“这鱼是叔叔们劳动养大的,咱们没有劳动,不能白要。”说罢,把鱼放在盆里,让大孩子把鱼送还给渔场。
焦裕禄到了兰考以后,哥哥嫂子总以为这下可以借上光了,不断对焦裕禄的爱人徐俊雅说:“让你侄儿新太给老焦当个通讯员,不比用别人强吗?那孩子的字写得好,算盘打得顶呱呱,当几年通讯员不就提升成干部啦。”
徐俊雅开始没有向焦裕禄提及这事,可她又禁不住哥嫂子的絮叨,终于有一天,徐俊雅向老焦开口,提及此事,可是,话还没有说完,焦裕禄就打断了她的话,严肃地说道:“不行!现在农业上需要知识青年,那里的天地很广阔,让他在那里好好干。我是一个县委书记,我不能随便用人,带头违反国家政策!”
焦裕禄在田间劳动
徐俊雅和丈夫焦裕禄的合影
老规矩必须破
有一次,焦裕禄要去看戏,就到剧场售票处排队买票。站在后面的一位同志一眼认出了焦书记,便惊奇地问:“焦书记,你怎么也排队买票啊?”
焦裕禄听到这句话很有感慨地便反问道:“县委书记就不能排队买票吗?县委书记就有特权啦?”这时,排到焦裕禄买票,售票员没有发现是焦书记,随手扔出一张后排的座位。焦裕禄拿着票,走进剧场,对号入了座。
过了一会儿,剧场里的负责人巡视会场,看见焦裕禄坐在后面的位置上,既吃惊,又抱歉,于是就拉着焦裕禄的手说:“焦书记,请到前边就坐!”
焦裕禄这时和蔼地说:“谢谢你,我买的就是这排的票。我眼力好,坐在后面一样看。乡下群众轻易不进城,看戏的机会少,前排的座位应该让给他们坐。”剧场负责人看到焦裕禄没有挪动位置的想法,于是就说:“前边给县委领导留着座位呢!这是多年的老规矩啦!”边说边拉着焦裕禄。
焦裕禄以前也听说过这个“老规矩”,只是没有亲自体验过;有一位县委主要领导人非常喜欢看戏,不但不买票,暗地里还让剧场留着好座位,而且只要他一来看戏,身后肯定是带着一大群,常常把第三排塞得满满的。时间一长,群众就习惯性地把这一排称为“老三排”,把这位领导叫做“老三排排长。”
任凭那位剧场负责人怎么拉,焦裕禄始终是一动不动。焦裕禄严肃地对那位剧场负责人说:“这个‘老规矩’是不合理的,应当破除。过去有人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不能为了迁就某些人的坏作风而放弃原则,要处处多为群众着想。”那位同志看到焦裕禄这样正直,这样坚持原则,打心眼里由衷地佩服焦裕禄。
有一次,夜已经很深了,焦裕禄仍在灯下忙着公务,随着屋门一声响动,他上小学的大儿子焦国庆回来了。焦裕禄问道:“这么晚了,到哪里去了?”
“看戏了,戏真好看。”国庆高兴地回答。
“谁给你买的票?”焦裕禄问。
“没买票,我说焦书记就是我爸爸,检票的叔叔就让我进去了。”国庆边说边得意。
焦裕禄听后心里一惊:这样小的孩子,就知道利用家长的名声,闹特殊,看“白戏”,发展下去,后果会很严重的。于是,就严肃地说:“孩子,你不买票就看戏对吗?”
“我是小孩,大人们不会有意见。再说看一场戏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国庆仍不以为然。
“按你说的,年纪小,就可以占公家的便宜啦!”你要知道,小时候养成了贪小便宜的习惯,长大了,就会贪大便宜,这是十分危险的!”焦裕禄说话时的脸色很不好看。
焦裕禄瞅了国庆一眼,又接着说道:“演员叔叔唱戏是一种很辛苦的劳动。看‘白戏’就是一种剥削行为……”
小国庆看到爸爸真的生气了,就向爸爸承认了错误,并保证:“爸爸,我错了,以后再也不看‘白戏’了。”“这还不够。”焦裕禄说着从衣兜里掏出两角钱,交给大儿子,又语重心长地教育大儿子:“要从小养成为人民服务的好品德,不要以为爸爸是县委书记,你就可以搞特殊化。不光在看戏方面,做其他事情时也是如此。明天把钱送给检票的叔叔,同时要向叔叔承认错误。”
经过焦裕禄这么一说,国庆心服口服,连连点头称是。
第二天,国庆拿着两角钱,亲自送给那位检票的叔叔,并说:“叔叔,上次我没买票就进剧场看戏,我错了,以后我再也不这样做了。”
焦裕禄为了纠正从看戏上反映出来的不正之风,他首先从自己身上开刀。以大儿子看“白戏”为例,在县委会和县直机关干部会上,多次检查自己对子女教育不够。后来,县委又根据焦裕禄的提议,针对当时的不良倾向,向全县干部发出一个“十不准”通知:不准任何干部闹特殊,不准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焦裕禄身体力行反对特殊化的模范行为,给当时干部作风的转变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给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焦裕禄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不占国家和群众的丝毫便宜,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廉洁奉公的光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