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图书推荐】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是英国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964年。

  罗尔德·达尔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了巧克力工厂的主人威利·旺卡先生为自己的工厂挑选接班人的故事。他通过塑造五类不同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儿童文学作品对小读者发挥教化功能的内在机制,助力儿童理性成长。


1人物介绍


威利·旺卡先生


  旺卡巧克力工厂古怪的主人。旺卡先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糖果制造商,性格古怪莫测,叫人摸不着头脑。他想找一个顺从乖巧的孩子,好把工厂所有的秘密传授给他。


查理·巴克特


  小说的主人公。查理为人谦逊,对身边的每个人都毕恭毕敬。他长期营养不良,却不愿多吃一点儿,因为那样做就意味着自己的亲人要挨饿。他完全有理由抱怨,却始终毫无怨言。查理正是旺卡先生需要的最佳人选。


奥古斯塔斯·格卢普


  一个胖男孩,唯一的嗜好是大吃大喝。奥古斯塔斯粗鲁无礼,不服管教,无时无刻不在找东西填满他的嘴。他的父母认为与其听他哭闹,不如纵容他。


维鲁卡·索尔特


  被宠坏的顽童。只要维鲁卡想要什么,就非弄到手不可。她动不动就大发脾气,直到满意为止。她自私刻薄,父母却总是对她有求必应。


维奥莉特·博雷加德


  酷爱嚼口香糖的孩子。维奥莉特一心只想打破嚼口香糖的记录。


迈克·蒂维


  对电视情有独钟的男孩。电视节目中的枪战和暴力镜头越多,迈克就越是喜欢。


奥帕-伦帕人


  来自伦帕地区喜好玩乐的小矮人,是旺卡先生的微型员工。他们在巧克力工厂可以尽情的享用可可豆,同时也要承担起全部的工作。他们能歌善舞,喜欢击鼓,用歌曲唱出坏孩子的下场。


2推荐理由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构建的是一个充满“糖衣炮弹”诱惑的隐喻社会:小镇上有一家神秘的巧克力工厂,大门紧闭,没有任何工人进出,却有醇美而香甜的巧克力气味飘出。就在大家迷惑不解之际,工厂主人旺卡先生发出告示——他将邀请五位在巧克力包装纸中找到金奖券的幸运儿参观巧克力工厂,并奉送终身享用不尽的醇美巧克力产品。达尔通过对这五位幸运儿的性格外貌、行为特点的漫画式描绘,给读者带来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达尔不仅以夸张的笔法塑造了贪吃肥胖的奥古斯塔斯、自私骄纵的维鲁卡、不停地嚼口香糖的维奥莉特、整天与暴力节目为伍的迈克这样四位任性、乖张的负面儿童形象;并且以同情和赞赏的笔触,构建了家境贫寒但乖巧、懂事的查理·巴克特这一正面儿童形象,与前四个孩子形成鲜明的对照和反差。

  达尔利用童话世界中的美与丑、善与恶、任性与理性的直观对照,向年幼读者传递任性必遭鞑伐、理性必得报偿这一有益的伦理启示,从而引导儿童读者在理性与任性、礼貌与骄纵、善良与凶残之间做出恰当的选择。


640 (1).jpg


3馆藏信息


640 (2).jpg


  作者:罗尔德·达尔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馆藏位置:2楼青少年阅读中心10排10列4层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虽然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同样具有启发意义。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故事中四个孩子的身上暴露了不同的恶习,家长对孩子这些缺点的形成难辞其咎。家长不应该对孩子的恶习放任自流,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640 (3).jpg


(以上图片及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文案提供:青少年阅读体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