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古诗人人颂
华夏文明代代传
秋风送爽、炎暑顿消
硕果满枝、田野金黄
秋天,是萧索的季节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
咏古韵 赞秋景
今年的秋天
不仅有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您还可以跟随天津港保税区文化中心的脚步
一起领略秋天的第一首古诗
01枫桥夜泊
作者介绍
张继,唐代诗人,字懿孙,襄阳人。《唐才子传》中说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提到他是一位重视气节,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不仅有诗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诗句注释
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另外有人认为指唐以前早先枫桥称作封桥,吴语封、枫同音,因河边有经霜红叶树之故。是泛指江边的红叶类树,不必是枫。”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白话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诗文赏析
这首七绝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扫描左侧二维码
观看古诗朗诵视频
02山行
作者介绍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宰相杜佑之孙。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诗句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坐:因为。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于:比。
白话译文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创作背景
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秋登寒山,有了充满诗意的发现,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诸笔端。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写出了“行”的特点。从构图来说,借山路逶迤绵远之特点自然地把人们的视线沿着山路引向白云深处的人家。“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
“停车坐爱枫林晚”倾向性非常鲜明。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通过前后映衬,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扫描左侧二维码
观看古诗朗诵视频
-END-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关注
天津港保税区文化中心公众号
主办单位:
天津港保税区文化中心
咨询电话:
022-8492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