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古建奇谈】独一无二的“混搭风”,你"get"到了吗?



古建奇谈

开平碉楼

  它古朴壮丽,久历风霜,亦有巍峨之姿!它是一种特殊的中国民居建筑,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它就是具有独特韵味的建筑——碉楼。

  碉楼是中国乡村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乡村移植外国建筑艺术的集中展示,是中国华侨文化的杰出代表,寄寓了中国人的传统环境意识,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本期,我们即将走进

西方建筑艺术和传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

开平碉楼

开平1833座碉楼分布

01 独一无二的“混搭风”

  在那岭南乡村的原野里, 开平碉楼或零星地独自傲然挺立,或成片地聚集成村落,蔚为壮观。碉楼的样式采用了古希腊、古罗马、伊斯兰、哥特式等各种古今中外的建筑艺术形式,可谓独一无二的“混搭风”,被人称为万国建筑的博览园。

02 集防卫和居住于一体

  开平碉楼,源于明朝后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随着华侨文化的发展,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这种集防卫和居住于一体的特殊建筑类型,既是中西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是华侨文化的典型代表。现存典型楼群有赤坎古镇碉楼群、锦江里碉楼群、马降龙碉楼群等。

赤坎古镇碉楼群

锦江里碉楼群

马降龙碉楼群

03 深厚的历史渊源

  开平碉楼的兴起,既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也与当时的开平社会以及其地理位置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开平原为新会、恩平、台山、新兴4县的交界之处,是“四不管”之地,社会治安混乱,土匪猖獗。另外多洪涝灾害,所以为了防匪防洪,明朝后期大多乡民就开始修建土楼,以保平安。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腐败无能,民不聊生,为了生计,不少人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后来衣锦还乡或落叶归根,又纷纷回乡建房。为了保护家人及财产的安全,以防贼患,当地居民和华侨集资在村中修建碉楼,从此就有了各式各样的、封闭坚固的碉楼。

04 屹立不倒的秘密

  走进开平,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座、一群群的碉楼,如同童话里的城堡,静静地矗立在空旷的原野之中,像是在诉说着动人的故事。这些建筑一般是四五层,最高为9层,四四方方,形成了一个个坚固的碉堡。这些碉楼千姿百态、风格各异。从建筑材料上看,分为钢筋水泥楼、青砖楼、泥楼、石楼等。钢筋水泥楼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用水泥、石子、沙和钢筋建成,造价虽高却极为坚固耐用。青砖楼,顾名思义就是用青砖砌成的,既美观又经济实用,最主要的是适应南方雨水多的天气特点。泥楼是一个统称,具体还要划分为泥砖楼和黄泥夯筑楼两种。泥砖楼用料主要就是晒干后的泥砖,再在外墙涂上一层防止雨水冲刷的水泥或泥沙;黄泥夯筑楼的用料较为复杂,有黄泥、红糖、石灰和砂,建成后的楼房十分坚固,与钢筋水泥建筑相比也毫不逊色,这就是开平碉楼屹立不倒的秘密。

在这里

历史似乎伸手可及

想要体会碉楼真正的迷人魅力

快来图书馆借阅一下吧~

馆藏地点:

3楼第二图书借阅室18排41列8层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内容来自于书籍《100古建筑畅游通》

THE  END

文案提供:第二图书借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