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祝各学子金榜题名
六月,艳阳高照,又是一年高考时,三年的苦读换来一朝金榜题名!眼看高考越来越近,考生和家长的心情也是越来越忐忑不安。其实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刻越是应该调整心情,全力备考!下面小编为大家汇总了一些考前调节、缓解情绪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考生和家长。
考生调节必备
1、强化自信
高考前调整心态的第一步就是强化自信。不管怎样,高考前夕,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要过多自我责备,要多看、多想、多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激发自信心。很多成绩优秀的同学在高考中失利,不是输在了知识能力上,而是败在了信心上。
2、积极暗示
积极暗示能强化自己的信心,消除烦恼。考生在考前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积极暗示,自我打气。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恢复自信,激发兴奋点,把自己的心态、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3、适当发泄情绪
同学们可以通过倾诉、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听相声、小品等)等方式,疏解自己的压力。也可以适当发泄自己的情绪,如哭泣、大叫等都可以,适度表达有利于心理健康。
4、健康生活、适当锻炼
按时作息、健康饮食,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养成运动习惯,运动可以帮你减少精神上的紧张,提高自信心,降低沮丧感。
同学们如果无法自己调整,且极度焦虑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也可以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哦。
家长助力指南
1、理解孩子压力
一般说来孩子的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心理上的,怕自己考得不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二是身体上的(这个反而被家长们忽视),长时间的紧张作息,超强度的听课做题,睡眠不够,他的身体自然感觉不舒服、累。因此,家长一方面要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期望值,另一方面要多关心他的身体健康,保证睡眠,同时包容他的负面情绪。
2、家长不该说什么?
不要总是问“复习咋样了?”因为孩子没法回答你!事实上没有人是“复习完了”才去参加考试的,总会有点不放心没把握。而如果他实事求是回答你,没复习好,这个信息又会强化他内心的不安,增加他上考场的压力。不要总是跟孩子讨论最后的结果。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要从一条湍急的河流上走过一座独木桥,过桥之前不断地说掉下去会如何如何,那么过桥的时候还能走的安稳么!
3、最后阶段,家长能为孩子做什么?
决定学习成绩的有三个方面的条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态。方法和习惯,已经不是考前我们能立竿见影改变的。所以这个时期,看到孩子或这或那的许多毛病,不要急于去纠正他。你能为孩子做的,是使他在这个时期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具体来说,一是照顾好他的饮食、生活起居,二就是闭上批评的嘴巴。也许他吃饭的时间有点长,也许他在厕所磨叽了半天,也许一晚上他去厨房翻了几次冰箱……不管怎样这段时期不要吭声,这是你对孩子的体谅,这就是我们能为孩子做的。
4、考试期间孩子失眠、生病怎么办?
万一你的孩子失眠了,千万要告诉他,没关系,不影响做题!人是有应激功能的,24小时不睡觉,大脑还能正常工作!如果孩子在考试前也相信这个道理,反而临考前能够释然,睡个好觉。
一般说来,只要孩子不是生病以至于不能坐下来拿笔写字,生病对考试的影响其实就只是心理上的,并不会妨碍大脑思考。大家对这一点可能感到很难理解。基本的解释是:大脑工作在生理上实际只需要两个条件,葡萄糖和氧气。有这两个条件,就能做题、思考。身体的不舒服可能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心理上造成我们的不安,实际的影响没有那么可怕。因此,万一孩子在考试期间生病了,家长也要给他这样的信念,影响不大!甚至可以跟他说,你都生病了,如果没考好也是能理解的,这样孩子反而能放下包袱,轻松应考。
同学们,乾坤未定,请继续拼尽全力;珍惜当下,请一定坚持到底!最美丽的花儿,总是开在最陡峭的悬崖峭壁上。此刻的你们,请抖擞精神,勇敢面对人生中的第一个大考。相信,这个全力以赴、分秒必争、永不服输的你,就是你自己的英雄!相信,历经磨砺,属于你们的胜利之花定会如期绽放!
以上内容来源于山东教育电视台、健康天津、阳光高考平台,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