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民俗风情】三步一“热巴”,五步一“娜扎”——走进维吾尔族


ئۇيغۇر

吾尔族

团结联合协助

07839a79c81934f8b994d7c42ac29945.jpg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让我来看看你的眉

你的眉毛细又长呀

好像那树梢弯月亮

......”

一首耳熟能详的维吾尔族民歌,

让我们见识到了维吾尔族姑娘的美。


浓眉大眼、鼻梁高挺

异域风情,能歌善舞

......

经常看到网友说新疆人普遍颜值高,

三步一“热巴”,五步一“娜扎”

维吾尔族当真是一个人人能歌善舞、美女帅哥如云的好地方吗?

接下来,一起去了解一下那里的风土民情吧~


  维吾尔族(维吾尔语:ئۇيغۇر,英语:Uygur),民族语言为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分为中心、和田、罗布三个方言。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尔绿洲、和田绿洲以及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为集中。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维吾尔族的人口数为11774538人。


  “维吾尔”是民族自称,意为“团结”、“联合”、“协助”之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文文献对这个族名有不同的译写。1935年开始称“维吾尔”,并一直沿用至今。


文化篇


饮食


ئۇيغۇر

  维吾尔族的传统饮食以面食为主,喜食羊、牛肉,蔬菜吃得相对较少。主食的种类很多,最常吃的有馕、抓饭、包子、拉面等。



  馕,是用小麦面或玉米面制成的,在特制的火坑内烤熟,为形状大小和厚薄不一的圆形饼。

  抓饭,维吾尔语称“颇罗”,是用大米、羊肉、羊油、食油、胡萝卜焖成的一种饭食,味道鲜美。

  蒸包子,维吾尔语称“曼它”;烤包子,维吾尔语称“撒木萨”,用面做皮,用羊肉丁、羊油拌少许洋葱做馅,皮薄肉多。

  另外有拉面、炒面、汤面、“纳仁面”等。名菜有烤全羊、清炖羊肉、烤肉等。


  注意,禁食

  维吾尔族严格禁止吃猪肉、驴肉、狗肉、骡肉。在南疆部分地区还禁食马肉(北疆牧区或农牧区则无此限制)。一般未念经宰杀的牲畜和家禽也禁食。




ئۇيغۇر

  维吾尔族服饰种类多样而又优美。传统的男子外衣称为“袷袢”,长过膝、宽袖、无领、无扣,穿时腰间系一长带。

  女子普遍穿连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妇女和姑娘都喜欢用天然的乌斯蔓草汁画眉,染指甲,戴耳环、手镯、戒指、项链等。妇女外出时,要带头巾或蒙面纱。



  维吾尔族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戴“尕巴”(四楞花帽),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出各种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

  过去未婚少女都梳十几条发辫,以长发为美。婚后一般改梳两条,辫梢散开,头上别一把新月形的梳子作为装饰,也有将双辫盘成发髻的。

  现在,除了传统的服装和服饰之外,在城市普遍流行穿时装。


礼节



ئۇيغۇر

  维吾尔族人路遇尊长或朋友,要把右手放在胸口,男子相见要握手,妇女相见要互相拥抱,贴一下右脸,都以“撒拉木”问安,最后,双手抚膝躬身道别。晚辈要先向长辈施礼,现在多以握手作为见面礼。


习俗篇



ئۇيغۇر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节日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伊斯兰教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



  肉孜节又叫“开斋节”,因为它在封斋一个月后举行,一般要过3天。

  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在肉孜节过后70天举行,家境好的,都要宰一只羊。

  诺鲁孜节是维吾尔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春分时节,相当于公历3月22日。在这一天,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传统的“麦西莱甫”。


艺术篇



ئۇيغۇر

  “十二木卡姆”是一种包括歌曲、器乐曲和舞蹈在内的古典大曲形式,有喀什木卡姆、多朗木卡姆、哈密木卡姆三种类型,由民间音乐家们在习俗节日、喜庆婚礼和娱乐晚会上表演。

16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音乐家阿曼尼沙搜集整理各地流行的木卡姆,将其编为十二套歌舞大曲,使木卡姆形式趋于定型。

2005年,“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f08adf3c4e4a19a8e920326c3d6f07b5.jpg


ئۇيغۇر

  音乐和舞蹈是维吾尔族人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哪怕是老人和孩子听到音乐声也会马上跟着跳起来~

  维吾尔族的舞蹈以旋转快速和多变著称。传统的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


  “赛乃姆”是最普遍的民间舞蹈形式。即兴表演的舞蹈有时一人独舞,有时二人对舞,也有时三、五人同舞的。当音乐节奏由中速转为快速,舞步也越来越急促时,呼声随之四起,舞蹈者的情绪也更加炽烈。


ئۇيغۇر

  达瓦孜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高空走索”,它是维吾尔族绵延千年的一种杂技艺术表演形式。

  千余年以来,达瓦孜的演出方式基本保持传统风貌。维吾尔族达瓦孜表演多在露天进行,其特点是把多种多样的杂耍技艺搬到数十米高空的绳索或钢丝上演练,表演者手持长约6米的平衡杆,不系任何保险带,在绳索上表演前后走动、盘腿端坐、蒙上眼睛行走、脚下踩着碟子行走、飞身跳跃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技艺。

  2006年,达瓦孜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图文来源于网络)

美食美人、音乐舞蹈

异域风情、传统非遗

不知本期美丽的维吾尔族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下期精彩,我们不见不散!


文案提供:第一图书借阅室

11afe886cc20114e14a8f426101018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