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我们的节日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仲秋节”、“团圆节”等,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秋祀活动,古人认为月亮与丰收相关,八月十五正值秋收,于是用瓜果、月饼祭拜月神,祈求平安。唐代成为固定节日,宋代开始盛行赏月、吃月饼的习俗,明清时期成为全民性节日。
中秋节传统习俗
一、祭月与赏月
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祭品,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
赏月的风俗来源干祭月,将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古时候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不一,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二、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三、赏桂、喝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花香,再饮上一杯桂花蜜酒,欢庆阖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向一年的美好生活致敬,向未来的生活祈愿祝福。
中秋节神话故事
嫦娥奔月
传说嫦娥是个美丽仁慈的女子,经常救济生活贫困的乡亲,一天昆仑山上西王母送给后羿一颗仙药,听说人吃了这颗药能升天成仙,但嫦娥被蓬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乡亲们很思念善良的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嫦娥素日爱吃的食物,悠远的为她祝愿,从此中秋拜月的习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广寒宫前有一株桂树,高达五百丈。汉朝有一位西河人吴刚,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实现,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地砍下去。
中秋图书推荐
《画给孩子的中国传统节日》
馆藏位置:2楼青少年阅读中心15排09列6层
内容简介:通过绘画的方式向孩子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通过这些主题和创意,孩子们可以在绘画中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些文化传统。
《童眼看中国 我的第一套大语文研学书 中秋》
馆藏位置:2楼青少年阅读中心15排09列6层
内容简介:围绕中秋节,介绍其起源、发展历史以及古代帝王春秋祭日、月的礼制等,讲述各地多样的中秋习俗。多彩的文化呈现 :与中秋相关的经典神话传说,精选众多与月亮、中秋相关的经典诗词,让孩子感受古人借月抒情的美好意境,提升文学素养。
END
(以上图文来源于网络和书籍,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