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知味,岁月沉香;
书香缱绻,文韵悠长。
空港筑梦,十一华章;
墨痕流转,暖意盈堂。
典籍藏珍,智慧启航;
初心不改,服务绵长。
2014年8月28日,天津空港经济区文化中心正式开放。十一年来,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1054万人次,总分馆馆藏总量达70万余册,图书流通量879万册次;累计读者会员近9.2万人,举办各类全民阅读推广、中老年艺术培训、惠民演出、下基层演出、主题展览等文化活动近万余场。数据库访问使用量10280万余次。强化阵地建设,以文化中心图书馆为核心,以海港、空港、临港分馆为支撑,以图书流通站为补充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阵地达34家,并为其配备图书、期刊10万余册。多年来,图书馆坚持以评促建,在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被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评为天津市首批国家级“中华经典传习所",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开发区图书馆,重点打造的2家特色图书流通站成功获评市级“阅读新空间”。
档案中心是承载区域发展记忆的关键场所。这里保存着自保税区成立以来的各类档案,涵盖文书、财务、城建、企业登记档案等多个领域,全面记录了保税区的发展历程。档案中心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通过扫描、录入等手段,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数据,方便查阅与利用。工作人员专业素养高,热忱为公众、企业提供档案查询、调阅等服务,开馆至今接待来人来电23万余人次,利用案卷20余万件/卷,复制档案365.5万余页,为区域发展提供坚实的档案支撑,2024年被评为天津市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天津空港经济区文化中心始终坚持围绕“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部署要求,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丰富区域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服务影响力。十一年来,先后荣获多项荣誉表彰,包括:国家一级图书馆、中华经典传习所、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示范基地、青少年维权岗、滨海新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天津市档案工作先进单位、我最喜爱的滨海网红打卡地、城市书吧悦读会等。
受到天津电视台、津云、人民日报、天津日报、今晚报、津滨海、图书馆报、光明网、书香天津等媒体关注1000余次。
微信公众号近6.8万关注,9500余篇微信推文,阅读总量112万人次。多年来,我们不断开创新的阅读专栏,用文字、图像、声音连接彼此,真正实现足不出户,随时随地畅游知识的海洋!在这里,每一篇推文都期待着与您不期而遇!
一个个数字,一份份荣誉,书写在不断提升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中,书写在“以读者为中心”的用心用情用力服务里。
01
致志愿者
“于暗夜中点亮星光”
时光荏苒,初心不改。自2014年空港文化中心志愿者团队正式成立以来,你们便如点点星光,汇聚成照亮区域文化服务领域的璀璨星河。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由区域内各行各业的企业职工、热情奉献的社区居民以及朝气蓬勃的中小学生组成,大家因热爱而集结,因责任而坚守,用多元的身份、共同的信念,为文化服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你们是图书馆的守护者,是读者心中永不熄灭的明灯。你们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在书架间穿梭整理每一本图书,在咨询台前耐心解答每一个疑问,用温暖与热忱为书香空间筑牢支撑,让每一位走进图书馆的人都能感受到知识传递中的善意与力量。截至目前,累计服务时长18350小时,开展5953场志愿服务。正是凭借这份协同共进的努力,我们成功打造出“书香保税,志愿同行”这一极具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
志愿始于心,奉献在于行。未来,愿我们继续携手同行,空港文化中心志愿者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志愿者精神,我们向“最可爱的你们”致敬!
02
致区民
“知识绽放梦想 文化精彩人生”
因为有了你们,这座原本只是承载书籍的空间,才真正有了温度、有了灵魂,成为了可触摸、可感知的文化港湾——因为阅读是改变的序章,而你们,是让序章生动起来的注脚。
十一载相伴,我们始终记得:你在晨光里专注阅读的侧脸,你在书架间寻找书籍的身影,你参加“演出比赛”时的期待,你在“读者活动”中的热情。这些画面,早已刻进文化中心的成长轨迹里。
未来,愿我们仍以书为桥、以活动为纽带,为您带来更多元的阅读形式与温暖的文化体验;也愿我们因你们持续成长,让这座空间始终满溢书香与温度,让每一次翻书、每一场活动,都成为你我共写的美好序章。
我们坚守一个地方/耕耘不辍/开放共享
我们坚持一种态度/精益求精/读者至上
我们坚信一股力量/勇毅笃行/文化自强
以馆为器,以美为名,
探索文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