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生活百科】正视“难言之隐”,探寻便活之秘



  研究表明,现代人肠胃超龄比例高达57%,35~55岁的人群,每5人中就有3人肠胃年龄指数超龄,便秘虽不是什么性命攸关的疾病,但经常便秘对健康的威胁不可轻视。

经常便秘,引发多重健康问题

  人体中的毒素,大部分都是存在于肠道之中,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长时间不排便,毒素就有可能被身体重新吸收。肠道毒素堆积,会造成肠内环境恶化,肠胃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紊乱等病症。

·便秘的不良症状

皮肤粗糙

  肠胃舒适顺畅,体内毒素无堆积,皮肤自然光滑靓丽。而一旦排便不畅,毒素堆积于肠道,反映在皮肤上,表现为较干燥,脸色黯淡缺少光泽,而且常常有痒痒的感觉;有时还易水肿;脸上容易长斑点、斑块等。

体型肥胖

  长期便秘,无疑会使体内宿便堆积,使多余脂肪和毒素沉积在体内,容易导致肥胖。便秘还会导致身体新陈代谢减慢,而人体的新陈代谢是否顺畅又是减肥的关键。并且,很多便秘型肥胖大多是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膳食纤维偏少,肠蠕动减弱造成的。

易患痔疮

  便秘与痔疮互为因果。发生便秘时,干硬粪块压迫直肠,使直肠肛门的静脉回流出现障碍。特别是直肠上静脉及其分支,缺少静脉瓣,血液容易发生瘀滞,从而形成痔疮。而另一方面,痔疮可造成排便疼痛,往往导致患者惧怕疼痛而不敢排便或强忍不排便,使便在肠内停留,使粪便干燥,引发或加重便秘。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便秘,也是儿童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除了会引起腹痛、腹胀、排便疼痛等问题外,还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生长发育包括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儿童长期便秘,体内的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易致食欲减退,使其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同时,儿童便秘时,许多有毒物质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到达脑组织,可使脑神经接受刺激和并发冲动能力减弱,不仅影响儿童的记忆力,还会影响儿童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智力下降

  有研究发现,长期便秘是智力下降的罪魁祸首。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细菌能将没有被消化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吲哚、硫化氢和组织胺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生成后可通过大便排出体外。

  便秘患者由于不能正常排出这些有毒物质,久而久之,体内就会大量积累有毒物质。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并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时,就会随着血液循环慢慢进入大脑,损害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成为智力下降的罪魁祸首。

加重心血管疾病

  排便用力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增加,一般是正常排便的5倍。对于高血压、脑卒中、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则容易导致腹压升高,全身小动脉发生短暂性强烈痉挛。这时心脏收缩加强,心跳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血压会突然升高。患者往往会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抽搐,甚至昏厥。高血压患者如果伴有便秘,容易加重病情;冠心病患者如果伴有便秘,容易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所以,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更应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

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便秘与大肠癌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可能是大肠癌的早期信号,也可能是引发大肠癌的危险因素。长期便秘,粪块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就会使大便中的致癌物质浓度增高而诱发大肠癌。而且长期便秘的患者大多偏嗜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可使肠道内胆汁酸和有害菌增多,产生较多的致癌物质,进一步增高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过度节食、暴饮暴食,破坏肠道正常运转;经常强忍便意,会加重便秘;排便太用力,排便更困难;长期过度疲劳,降低肠道免疫力;过于紧张,引起排便障碍;塑身衣或塑腰带影响肠道活动;久坐久立,缺乏运动;情绪不良,起伏过大;不注意生活卫生等都是造成便秘的原因。

·测一测,你真的便秘了吗?

  疲倦、水肿、腹胀、痤疮、睡眠质量差······当你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先问问自己,多久没排便了?这些信号都在提示,你可能是便秘了。到底怎样才算便秘呢?我们可以依据以下标准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便秘。

1. 四次大便至少1次是过度用力。

2. 四次大便至少1次感觉排空不畅。

3. 四次大便至少1次为硬邦邦的或颗粒状。

4. 四次大便至少1次有肛门直肠梗阻感或阻塞感。

5. 四次大便至少1次需手法帮助(如手指辅助排便、盆底支撑排便)以促进排便。

6. 每周大便次数少于3次,日排便量小于35g。

7. 不存在稀便,也不符合IBS(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在过去的12个月中,持续或累积至少3个月有以上2个或2个以上症状,即可判断为便秘。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粪便的颜色、气味以及排便频率等判断是否便秘。

粪便的颜色与形状是健康的测量表

  健康的粪便所呈现的颜色如图,整体上呈较浅的棕褐色。偶尔因饮食中摄入过多绿色蔬菜而使粪便偏绿色也是正常。

  营养不良时粪便颜色如图所示,颜色较浅。只要改变饮食结构,正确进食,粪便颜色就会呈现健康的棕色。

  便秘时,粪便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变长,颜色会加深或变黑,一旦出现这样颜色的粪便,且排便困难,就要引起注意,及时纠正便秘了。

如果粪便中有大量血迹或血丝,就需要引起警觉了。

从粪便形状看健康

饮食解密,提升排便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树脂、果胶、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被誉为“肠道清道夫”,包括水溶性和不可溶性两种。水溶性膳食纤维能软化粪便,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调整人体内微生态平衡;非水溶性膳食纤维能在肠道内吸水膨胀,刺激肠壁,加快肠道蠕动以及吸附有害物质,并将其排出体外。主要食物来源为糙米、玉米等粗粮;根茎类和海藻类食物,如牛蒡、紫菜等。

乳杆菌

  人体肠道中存在着约一百万亿个细菌,其中既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而乳杆菌是对肠道有益的细菌。乳杆菌能改善消化不良、便秘,预防腹泻、胃溃疡,以及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所以,发生便秘的人群,可适量补充含乳杆菌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症状。而且,这是促进肠道健康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乳杆菌的食物来源主要是牛奶、酸奶、豆浆、醋,以及葡萄、樱桃等水果。

寡糖

  寡糖又称低聚糖,可改善人体内微环境,有利于双歧杆菌和其他有益菌的增殖;经代谢产生有机酸使肠内 pH值降低,抑制肠内沙门菌和腐败菌的生长;调节胃肠功能,抑制肠内腐败物质产生,改变大便性状,防治便秘,并增加维生素合成;寡糖类似水溶性植物纤维,能改善血脂代谢,预防便秘患者并发多种疾病。在大蒜、洋葱、芦笋、黄豆、蜂蜜等食物中都有少量寡糖存在。此外,寡糖作为一种食物配料被广泛应用于乳制品、乳杆菌饮料、谷物食品、保健食品中。

维生素E

  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可以消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减缓机体的衰老进程,降低便秘、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维生素E不能够由人体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食物中摄取。一般来说,瘦肉、乳类、蛋类、压榨植物油、蔬果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

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可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增强消化功能,有助于预防结肠癌,减少消化不良、便秘等。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新鲜蔬菜与水果。蔬菜中的青椒、豆角、菠菜、土豆、韭菜等的维生素C含量丰富;水果中,酸枣、鲜枣、草莓、柑橘等的维生素C含量较多。

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泛酸、烟酸等,是促进体内代谢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如果缺少B族维生素,细胞的功能就会降低,引起代谢障碍,易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小麦胚芽、动物肝脏、菠菜、香菇、香蕉、坚果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B族维生素。

  镁不仅能激活体内多种酶的活动、调节神经功能、参与蛋白质合成,还能影响人的情绪。实验证明,镁具有轻泻、软化粪便的作用,适量摄取有助于通便。含镁丰富的食物主要有小麦、荞麦、玉米、高粱面、紫菜等。

  钾可以调节细胞内适宜的渗透压和体液的酸碱平衡,参与细胞内糖和蛋白质的代谢。人体严重缺钾时,可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以及消化系统功能减弱。荞麦、玉米、红薯、黄豆、菠菜、苋菜、香菜、上海青、芹菜等食物中富含钾。

·五色搭配,提升排便力

  食物的五色是指食物的五种天然颜色,即白、黄、红、青、黑。不同颜色的食物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健康作用也不同。传统医学认为,五色入五脏。红色食物养心,青色食物养肝,黄色食物养脾,白色食物养肺,黑色食物养肾。均衡摄取各种颜色的食物,才能保证营养均衡。

适量食用产气类食物

  健康人一天会排出约500mL的气体。这是因为人在吃食物时,由于消化道正常菌群的作用,产生了较多的气体,这些气体,随同肠蠕动向下运行,由肛门排出,即放屁。有时候,人体在放屁之后会有便意,这就说明,身体顺利排气也有利于通便。因营养不良,导致肠平滑肌衰弱和蠕动力减弱,或饮食长期缺乏膳食纤维及维生素B1、食欲差、进食量少,所致肠道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不足等因素引起的便秘,都可适量进食豆类、乳制品、洋葱、萝卜、红薯、土豆等产气食物。这些食物在肠道分解、消化过程中,经肠道细菌酵解,产生气体,扩充肠道容积,直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但需注意,一次食用产气类食物不宜过多。便秘患者由于粪便滞留在肠道内,被细菌过度分解也会产生较多的气体,如果进食过量的产气食物,可能引起或加重腹胀症状。此外,梗阻性便秘、痉挛性便秘患者不宜进食产气类食物,以免加重便秘症状。

适当进食油脂食品

  油脂是油和脂肪的总称,富含油脂的食物既可满足身体对脂肪的需要,也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还有润滑肠道的作用。便秘时往往伴有大便干结症状,适量摄入油脂,可有效缓解症状。日常适量进食油脂类食物,对便秘的患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油脂分布十分广泛,各种植物的种子、动物的组织和器官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油脂,特别是油料作物的种子和动物皮下的脂肪组织,油脂含量丰富。为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取,一般便秘患者可使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补充身体所需。

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进餐习惯会影响到消化系统的健康,好的进餐习惯可促进食物的消化,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不良的进餐习惯则有可能导致消化不良。便秘患者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种进餐的细节问题,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餐前洗手。细菌最有可能附于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容易将手上的细菌带进体内,从而易导致腹泻、消化不良等。进餐时不说笑。进餐时可适当说话,减缓进餐的速度,有利于消化。但进餐时不宜大笑,大笑容易使饭呛入气管,后果很严重。此外,大笑时人的血液会涌向头部,对消化系统不利。不暴食,不挑食。喜欢吃的食物要有所节制,适可而止;不喜欢吃的食物也要适当吃一点,这样可使身体获得均衡的营养。要细嚼慢咽。便秘患者的消化功能比健康者要差些,所以,进餐的速度要放缓,给胃肠足够的消化时间。除此之外,便秘患者还需掌握正确的进餐顺序:汤一青菜一饭一肉一水果(半小时后)。

多饮水

  水是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水分可以润滑肠道,还可参与大便的形成,并使大便软化,以利于其排出。如果体内水分偏少,大便就会干涩难行。因此,每天应摄入足够的水分。不管是健康者还是便秘患者,每天都要注意饮水,水分的补充可以使体内消化加,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同时,水分进入体内后,还可以及时补充肠胃道在对食物进行消化过程中所需的水分,使大便不干结,容易排出体外,有利于维持血浆胶体渗游压的相对稳定和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

少食辛辣食物

  胃腹胀满、便秘等症状,在中医看来,与胃肠积热有一定关系。长期嗜辛辣食物,容易刺激肠胃,这类人更容易出现胃腹胀痛、消化不良、便秘等症。

忌只吃蔬菜、水果

  多吃蔬菜、水果对改善便秘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只吃蔬菜和水果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便秘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制订食谱,保证每日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取量。不可盲目节食,也不可暴饮暴食。

忌长期吃稀软、精制食物

  饮食清淡、易消化,不仅能养胃,还有助于消化吸收。于是,不少人选择只进食稀软、精制的食物,尤其是婴幼儿、老年人以及有肠胃病的患者。适量吃稀软、精制的食物有助于减轻胃肠道负担,改善便秘,但如果长期吃稀软、精制的食物,反而会使胃肠道功能减弱、加重便秘。这是因为,饮食过于稀软、精细的食物的确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但也会使胃肠道“消极怠工”起来,长此以往,消化功能越发减弱。同时,稀软、精制食物中缺少食物纤维,容易造成肠道内残渣较少,粪便减少,且对肠道有效刺激减少,肠蠕动减缓,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太长,水分被肠道过度吸收,而致大便干燥,秘结,反而加重便秘症状。

忌不吃或少吃饭

  很多人认为便秘时,体内的食物原本已经堆积排泄不出,这时候就应该减少食量,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便秘,所以便饥一顿饱一顿,甚至是不吃饭。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这样做不仅会对自身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对缓解便秘也没有太大帮助。因为不吃或少吃饭,肠道缺乏食物残渣的刺激,其正常运转会受损,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排泄,反而会加重便秘症状。

  总的来说,便秘并不可怕。我们应该在生活中适当的去注意,喝足量的水,吃够粗粮、蔬菜和水果。早睡早起,运动充分,心情放松。再养成一个良好的便便习惯,别给自己的健康埋下隐患哦。

主办单位

天津港保税区文化中心

咨询热线

022-84925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