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有言: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
如果要以一种独特的形象代表地球的活力,
那就是——树。
树色,是生命的源色,
进入树的世界就像进入美与神秘的境地。
冬去春来,枝头开满绿芽;
是生命的开始,更是一种延续。
人们在播种,万物在作答!
1979年2月23日,
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第六次会议决定,
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
2022年是
新中国设立的
第44个植树节
让我们先来做个小测试
看看你对植树节了解有多少~
1、我国植树节是为了纪念哪个伟人而设立?
孙中山
2.我国古代在什么时节有了插树植柳的传统?
清明节
3.近代植树节最早由哪个国家发起的?
美国
4.我国森林覆盖率目前处在世界什么水平?
A. 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B. 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C. 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答案:C
5.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是?
A. “三北”防护林工程
B. 长江中游防护林工程
C. 防沙治沙工程
D. 退耕还林(草)工程
答案:A
6.森林覆盖率居全国之首的省份是( )
A. 云南省
B. 四川省
C. 福建省
C. 海南省
答案:C
你答对了吗?
我们时常抱怨,
环境的恶化,
雾霾、酸雨、水污染等...
但在抱怨的同时,
更应该意识到
生态环境的好坏
与我们的行为息息相关!
让我们放下手机,
走进荒坡,走向田野,
扛起锄头,拾起树苗
一起拥抱大自然吧!
植树节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
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种植节发展史
中国古代在清明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从陕西首创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孙中山是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
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树节是为了保护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
中国设立植树节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森林,增种树木。每一棵大树的生长都对人类社会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
1956年
毛泽东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
1979年
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的决议。
1981年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1984年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
2020年
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植树造林好处多
森林有“地球之肺”之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固碳释氧、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等多种功能,对改善生态环境,去除空气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一、绿色植物能够固碳释氧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太阳能生成碳水化合物,同时释放出氧气,从而维持了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动态平衡,减少了温室效应。
二、绿色植物能够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
绿色植物能稀释、分解、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有害、有毒物质,再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质,化害为利或者把有害物质固定在植物体内,净化空气。
三、绿色植物可以减少空气中放射性物质
树木的树冠、茎叶可以阻隔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和传播,而且能够过滤和吸收放射性物质。
四、绿色植物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灰尘
树木能够阻挡、过滤和吸附空气的灰尘,那些叶子表面带有刺毛、茸毛和叶面粗糙的植物以及叶面分泌油脂和粘液的绿色植物,滞留和吸附大气中灰尘和粉尘的作用就更大。
五、绿色植物可以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
树木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附着在尘埃或飞沫上随气流传播,一些树木还可分泌有机酸、萜类等植物杀菌挥发物,桉树、樟树的挥发物能杀死蚊虫,驱走苍蝇,杀死病菌。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植树、造林、护林
是生态建设的根本保障,
是守护群众良好生活环境的基础,
是造福后世子孙的伟大事业。
让我们在草长莺飞的时节,
亲手种下一棵树苗,
共赴春日约会,呵护绿色生命。
主办单位:天津港保税区文化中心
咨询电话:022-84925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