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古建奇谈】“东方比萨斜塔”——虎丘塔



虎丘塔

看得见的建筑奇迹


必赏虎丘

要知苏州

不知苏州

不到虎丘


虎丘塔来源


  虎丘塔,中国第一斜塔,位于苏州城西北郊,其得名于虎丘山,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就葬于此。葬后3日,便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

  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是驰名中外的宋代古塔。


倾斜的塔


虎丘塔

被誉为“东方比萨斜塔”

  虎丘塔为七层砖结构的阁楼式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是中国现存古塔中最早的大型高层八角塔。此塔高47.7米,平面呈八角形,采用套筒式回廊结构,由外墩、回廊、内墩和塔心室组合而成,内墩之间有十字通道与回廊沟通。这座塔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倾斜的塔身。它比意大利闻名世界的斜塔整整提前了400多年建造,被称为“东方比萨斜塔”。

塔为什么是斜的呢?

  由于塔自身重量达6000吨以及塔的基土厚薄不均,塔墩基础设计构造不完善等原因,从明代起,虎丘塔就开始向西北倾斜,经专家测量,塔尖倾斜2.34米,塔身最大倾斜度为3度59分。

怎样遏制塔身倾斜?

  为了遏制塔身的倾斜,改变塔的重心,曾将塔身的第七层拆除向倾斜方向的反方向重建,但是未能阻止塔的倾斜趋势,反倒形成了如今塔身第七层与前六层风格迥异,倾斜方向也不一致的独特画面。直到二十世纪后期,为了保护它,苏州政府采用了铁箍喷浆、盖板置换、围桩灌浆等方法,解决了塔身分裂和地基的问题,从而保护了这座古塔。

仿楼阁式

砖木套筒式结构


斜塔的秘密


虎丘塔内“另有玄机”

  1956年3月30日,苏州虎丘塔修复过程中发现浮雕石函,里面有鎏金镂花楠木经箱,箱里有7卷青纸真金书写的《妙法莲花经》,还有刺绣、丝绢、宋锦经帙多方。5月5日,施工发现除了铜钱、铜镜、铜佛像外,还有铁铸金涂塔、檀龛宝相、越窑青瓷莲花碗等。

  越窑青瓷莲花碗,又称“秘色瓷”,为五代越国烧制的青瓷器,被史家评为“薄如纸、润如玉、声如磬。”现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在苏州博物馆内。


虎丘塔监测


千年古塔如何做“体检”?

  “先见虎丘塔,后见苏州城”在苏州人心目中虎丘塔的地位好比地标,要想给这样一座木质塔做“体检”可绝非易事,但好在苏州对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因此对塔的保护格外重视。各位去过虎丘塔的朋友留意过塔下这些“石墩子”吗?

  别看它的外形不起眼实则是监测虎丘塔的“技术鼻祖”——固定观测台,这些观测台早在1979年就被安装于此,用以观察虎丘塔的变形数据。

  由于虎丘塔塔基的不均匀沉降,自2019年,苏州文保所开始建立“虎丘塔实时监测预警系统”,长期观测虎丘塔倾斜变化情况,避免塔体过度倾斜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

预警平台安装

“命运多舛”的虎丘塔

塔身石头的颜色竟然

各不相同

  虎丘塔身上的砖头颜色不同,是因为后来修缮时找不到同色的石头。大家都知道,虎丘塔之前因为风化火灾等问题,隔一段时间就要修缮稳固一次,长年累月形成了这一有趣的现象。

据说历史上一共被烧过七次

却依然屹立不倒!

  从宋代到清末,虎丘塔多次遭到火灾,因此整个虎丘塔的外观都有所损毁,整个外墩基本没有了。现在的这座塔是经过七次火烧而遗留下来的塔心部分,里边虽有不少文物,但现在为了保护它所以禁止游客进去参观。

撑腰糕跟虎丘塔

脱不了干系?

  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不知哪一个朝代,虎丘塔倾斜得越来越厉害,土地公只能用神威来救它。这天晚上,苏州城的男女老少个个做了个梦,梦中被喊去拉正虎丘塔。第二天醒来,人人都觉得腰酸背痛。据说,苏州吃“撑腰糕”的风俗就是从这件事开始的。

  历尽沧桑,虎丘塔见证了姑苏城的千年变化,也留下了无数传说,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静坐于山巅。

  千百年来,它默默守护着姑苏城内的花开花落,风霜雨雪,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也自成一道风景吸引着无数游客。


内容来源: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

参考书籍:《寻找中国最美古建筑—江南》、

《中国古塔》、《中国名塔》


本期有关虎丘塔的介绍到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

感谢大家的阅览,下期更加精彩~


文案提供:第二图书借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