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
时代先锋的强国梦
埋名三十载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
奋勇前行·科技强国
本期人物 · 黄旭华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人物简介
黄旭华,舰船设计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1924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今汕尾市田墘街道),1949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还身兼数职: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
黄旭华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的研制,1985年、1996年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4年被评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年10月25日,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17年11月9日,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020年1月10日,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人物故事
上个世纪20年代,黄旭华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田墘镇一个杏林之家,原名黄绍强,在九个孩子中排行老三。
父母是他的第一任“人生导师”。父母开设药房救死扶伤,享誉乡里。他们曾搬离生活安逸的老家揭阳,到穷人最多、病人最多、最苦的海丰田墘镇免费救治穷苦病人。耳濡目染下,黄旭华从小立志“做个好医生,救死扶伤”。
黄旭华的少年时代笼罩在战乱的阴云中。然而战争的残酷让他意识到,战火一日不息,就会有更多的人受苦受难。
“学医只能救人,我要救国。”生于海畔,耳闻目睹日寇登陆沿海、杀害渔民,面对中央大学航空系和交通大学船舶系的录取结果,他毅然选择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探寻保卫祖国海域、抵抗外辱的人生道路。
1958年,黄旭华被秘密调到北京参加“核潜艇总体设计组”工作,各种难题接踵而至。
其时,国家经济极度困难,粮食不够,就挖野菜和白菜根充饥。无技术无经验无条件更是成了“拦路虎”——研发团队无一人学过真正的核潜艇技术,甚至于连见都没见过。
毛主席一句“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坚定了黄旭华的人生方向。
1962年,29人的团队遭遇下马风波,只剩黄旭华等10余人,大家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干活。基地岛上荒草丛生,晚上狂风敲打着窗户。穿梭在漫天风沙中,吃着硬邦邦的窝窝头,只要能造出核潜艇,苦亦是甜。
为了把数千吨的核潜艇送入深海,需要精准测出几万个设备的重心,黄旭华带领大家在船台进口处放一个磅秤,逐一收集每个设备的数据,再将施工后的剩余材料的重量过秤扣除。
此后经年,中国陆续实现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科学家说
● 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国在先家在后,有国才有家,没有家从何谈孝。
● 如果党需要我把血一次流光,毫无疑义我会为国捐躯;如果不需要一次流光而是一滴一滴慢慢流,一直到流尽为止,我也坚决做到。
● 只有把个人的抱负和国家的需要紧紧相连,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科学家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精神力量。
本期就先介绍到这里啦~
下期更精彩!